受家庭的影响,韩端是在聆听赞美诗中长大的,2000年,17岁的韩端还专门接受了洗礼,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生活中的韩端豁达大度,处处与人为善,不过,比赛场上的韩端却是一位“冷血杀手”。
2001年2月,时任第29届北京奥运会评估和协调委员会主席的海因•维尔布鲁根先生来到了南堂,傅主教亲切接见了他,当时,“维尔布鲁根还在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条幅上签了名”。
还有是专门从隔壁村来参加礼仪的教友,等结束后看看外地的教友是不是没住处的,好接回家去接待。这真是给了我们回家的感觉,天下教友一家人啊!也许这些是提前安排,但偶然的遇见所发生的事再次打破我的想象。
教会接受了这个启示的事实,并很快将其定为其信仰条文的核心。在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中,阐明了圣神的天主性--并加进了教会的“信条”。
基督普世君王节,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举行的弥撒中,韩国青年从葡萄牙青年的手中接下了世青节的十字架和罗马人民救援之母像。
《宗徒大事录》记述了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事件:当时,在耶路撒冷的宗徒,听说撒玛黎雅接受了天主的圣道,便打发伯多禄和若望往他们那里去。
在一个特别的周三接见中,教宗特别接见了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司铎团。当时的场面,我记忆犹新。
众教友从新祝圣的复活蜡点燃自己手中的小蜡烛表达我们从基督接受了信仰之光,我们要成为光明之子,世界之光。手持蜡烛游行到祭台前开始圣道礼仪,圣道礼仪读经包括7篇旧约和1篇新约与福音。
这一节日所纪念的并非仅是玛利亚肉身升入天堂的神学事件,更是天主教信仰中有关“完整救赎”的具象表达——玛利亚的灵魂和肉身一起被接升天,预示了人类身体在神圣计划中不可替代的神圣位置。
1965年12月他接受了一个全新的任务,那就是到菲律宾来接任一间华校的縂负责人,那间华校校龄只有短短十年,那就是:光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