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认识、审美、道德、信仰等等精神活动,都旨在为人类生活提供意义。人类可以忍受物质的匮乏,但无法忍受生活的无意义。人类能够忍受苦难,但无法忍受无意义的苦难。
面对如此惨景,大家同心同德,携手进行灾后重建。1902年开始新建教堂,1905年竣工,使用至今已有110年!
在归还教产、开放教堂、重建新堂等一派大好形势鼓舞下,宗教活动日趋“正常化”,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重新开办修院。一时间,各地修院相继产生,神职人员与日俱增。
我们看看伊拉克,在长期的冲突后,仍然在为重建而艰难地奋斗。我们要聆听从也门发出的婴儿哭声,在那里有一个已被众人遗忘的浩大悲剧,这在多年来仍在默默地发生着,每天都有死亡。
天主重新居住在自己的居所,返回到自己的圣殿,将像君王一样重建坍塌的城垣,再聚四散的百姓(依52:7-10)。
不得不匆匆结束此次朝圣之旅,搭乘下午二时三十分之渡轮回港,神父老人家特送至码头,我附耳禀告:请神父多多珍重,并为我们祈祷,特别请他为我在天的长男石若望祈祷,我们也祝祷在不久的将来,神父再带领我们返归泛船埔,重建第一座法蒂玛圣母亭
经过5年重建,浴火重生,2024年12月8日,维修后的圣母院重新开放,举世瞩目。我选择去法国过圣诞节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去亲眼目睹重新修建的巴黎圣母院。
海宁车辐浜天主堂属于杭州教区,有400年的信仰历史,全村及周边一些村庄皆为教友,人数约有1000多。在杭州教区属于传教地点最早的地方。
…….这是今天就会的一个使命:激活关于信仰或非信仰的理性化问题。信仰不是理性的一种对手,而是其真实身份的中保,如同教宗带着激情承担在其谕令《信仰与理性》中所描述的那样。
吴焕明事件因迷信而杀人,恰好说明了这种信仰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的局限性,由此构成了迷信报复社会、社会无法建构信仰与信任的严重问题。社会建构信仰社会缺失,迷信才能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