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准则、法律、规范、程序再怎么精细明确都不够,只要执法者的思想不改、心态不变,总是有所不足。为此,教宗方济各不断指示悔改之路。
认命心态和因循苟且导致火焰减弱,四旬期有助于重燃热火。本笃会院长解释道:「《致罗马人书》第11章20节提醒我们:天主的恩典和召叫是无法撤回的。
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需要我们有谦逊的心态,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能听得进逆耳忠言,已是不凡;如果能“闻过则喜”,那就更加显得品德修养高尚了。
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身份的转换——那就是服务、牺牲和奉献。”
我们必须常常以朝圣的心态善待自己的生命,升华、圣化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此才能完成上主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些人心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的困难还解决不了,那还顾得了别人的麻木心态。勿庸讳言,教友群体中,确有富裕与拮据的差别。所以说,施舍多少决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其溢于言行的乐观精神又满足了我高层面上的需要(难怪我的学生说我心态越来越年轻)。天父的大爱使我们弟兄姐妹相濡以沫,我要感谢主,感谢我的信仰。
教宗勉励每个人「克服因恐惧而裹足不前的心态,以及害人性命的冷漠」。接着,教宗表明,自从他上次来访以后,这五年来在移民问题方面的改变不大。
在这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聆听圣言”的心态,而轻声慢读不但能强化记忆,同时能再次聆听天主圣言。
教授说:“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