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心里越信赖基督的,就必会良善心谦,也必会更加殷勤地为主做工、为主做证。人的思想,若专注于自我时,就离开了基督,拒绝了生命的源头。所以魔鬼尽力要诱移人的视线偏离救主,俾可阻止人与基督联络。
在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里(参阅:路十29-37),祂谴责那些见人有需要,却不伸出援手的人,那些「从旁边走过去的人」(参阅:路十31-32)。
那天弥撒的福音是善心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福音读完之后,三百多教友分成小组分享信仰生活并反省福音。15分钟之后,教友们重新聚在一起,有几个人分享了他们的体会。
教宗说:我们决不应像在‘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中的司祭或肋未人那样,视而不见地从一旁走过。但我们应怎样做呢?我想到一个22岁青年人的故事。他患有严重抑郁症。
Jean-PaulSartre)有宿命论式的吊诡名言:「自由的诅咒」,以束缚人心,因为人若活在放纵中,乃将自己陷入一个无法逃脱的危机中;同样地,人若只抉择物质而忽略心灵的自由,也陷于另一个危机中,使人离开真善美的本性,孟子称无善心的人为
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玛十一:29)。圣人们的生命也是我们仿效的表率。圣保禄明确地劝告我们:“你们要效法我!”(格前四:16)。29圣若瑟以有力的沉默表达了同样的讯息。
很多学者没有搞清楚,偏偏要去论证小孩生下来就有善心或者没有善心,实在是大谬不然。其实,这涉及到对于宗教与哲学的理解。性本恶、性本善无非都是对人性的一种预设,也无非都是对于人性的发展方向的一种思考。
9.堂区任务与职务94.每个善心的人,纵使是未受洗的人,都可偶尔在堂区的日常活动中提供帮助。
根据人类生命乃是天主恩赐的真理及由此产生的道德原则,世上每一个人都奉召履行本份的职责,正如善心的撒玛黎雅人,成为别人的近人,甚至是最卑微的一个(参阅路:10:29-37)。
我祈祷,但愿信友家庭藉着祈祷和圣事生活,与主契合,建立许多欢迎圣召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