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基督徒如何对待清明祭祖
2012-04-01

其实大部分人提倡兴起祭祀者,目的在于促进文化交流,增长经济发展,团结海外同胞。大部分参与者不明就里,纯粹看热闹或好奇。

山西开教宗徒高一志神父事略
2005-06-06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指明了这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他说:“明末清初中西文化的交流是发生在1600年前后的一件极为有趣的事,因为这实际上是两个完全独立发展的伟大文明第一次真正的接触”。

北京:学界、教界为“正定教堂惨案”八十周年举办学术座谈会
2017-11-01

关于传教士对抗日战争和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与会者认为,从包括传教士在内的中国天主教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到传教士这一群体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作用、影响,比如在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慈善救援、医疗卫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杰出贡献

宗教与灾后社会重建
2008-09-03

摘自中华宗教文化交流网

新世纪的保禄精神
2009-03-10

为教会在整个罗马帝国的传播,占有了地理、交通、政治、民族文化交流的优势。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背景下,为基督信仰普世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哲人其萎风范在 睿音懿言永相传
2021-11-24

作为他们的课堂翻译,我感觉他们不是妇唱夫随,而是相得益彰:吉姆负责理论创新,把学术界最前沿的新观点、哲学神学史上的重要概念、中西比较的视野来支持自己的体系,并用融贯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而尹玮玲则从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补充和推进

积极探讨当代世界秩序与宗教关系
2017-01-23

譬如,有些学者主要倾向于考察,明末清初的来华传教士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有些学者则主要认为,传教士只是以西学、特别是近代科技知识作为传教手段,

推动教会音乐发展的昝益谦神父
2020-07-01

三、出国深造辛苦奔波2009年,昝神父代表中国宗教界到新加坡参加了““中新文化交流”。

中国基督教研究的回顾、现况及展望
2014-11-21

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一次关于基督教的国际研讨会是在1994年和爱德基金会合作召开的,当时中文的题目:《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而西文就没有文化这个表述,所以这个中西有别,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处境。

张西平:基督教在中国文化境域中的困境
2012-02-14

不过文化交流与会通从来是要在两个方面同时展开,文化的理解和交流才能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