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圣经,例如在《亚毛斯先知书》和《依撒意亚先知书》中,就已谈及这两大议题;之后,金口若望和盎博罗削等教父,以及多位教宗都曾在著作中加以探讨。
索尔杰神父出版了众多著作,都是在谈论教会社会训导和基督徒致力于政治的课题。
她深入研究的著作不单是学术的典范,同时也以其对修道院生活的洞察力和雄辩的描绘吸引了非学术的读者。
文件中援引教会教父以及东方礼教会伟大神学家们的著作,提醒信众善度救世主基督遇难、死亡、复活前的四十天。
(参阅宗2:47;4:32;5:13)不久以后,一位初期教会的神学家戴都良在他的著作中,对基督徒有这样的描述:「看啊!他们如此彼此相亲相爱,并且随时准备为对方舍弃自己的生命。」
教宗提到耶路撒冷的圣奇利禄有个很重要和著名的著作,就是他的《要理二十四讲》。这是今日我们仍然保存的珍贵资料。这为引导今天的人接受基督信仰也是一个典范。
圣人的著作汗牛充栋,所触到的问题包括内在的神修,哲学上的自由意志,以及神学上的恩宠、基督学和教会学等等。
前几年我看见过一本名家的128开本著作《耶稣是谁?》,心里觉得难过,因为书中耶稣没有一句提到他的母亲圣母玛利亚。是迎合新教的吗?能这样放弃原则的迎合吗?
今天,这些“善心的撒玛利亚人”在自己的著作中,像在小德肋撒的著作中一样,常用耶稣说的这句话鼓励自己:“你们在我弟兄中最小的一个身上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因此,在我入修院之前,已通过其著作久闻其名。我有幸于1989年9月到佘山修院修读神哲学,正式成为姚公的学生。记得第一次去见他时,闻其声进来,却未见其人。何故?原来公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