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的普世主义伪装成团结、友爱与平等的样子,但永远不会这样嘲笑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印度教——因为它们不会朝一个不存在的事物使劲,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降生成人的真天主。
我喜欢《薄迦梵歌》,所以对印度教有敬仰之情,我很早就熟读了《金刚经》(现在仍然敬仰),九十年代初由于一些美国诗人的影响,中国诗人开始关注禅宗,我也算上了这一课,后来又读了佛教的别的经典。
公元前10世纪,当中国的道教在周朝缓慢发展、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刚刚编辑成集时,这个位于中东的古城耶路撒冷,已然建成了雄伟的所罗门圣殿—自犹太教开始,耶路撒冷成为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
另外还需补充一点:基督教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来提出的人人是祭司的思想虽在当时反对圣统制的天主教、解放人性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也为新教中教派林立的现象奠定了基础。
西方主导宗教(基督宗教、摩门教等)的南下和东方主导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巴哈伊教、印度教、道教、若干新兴宗教等)的北上互相交叉,改写并扩充了世界性宗教的花名册,成为全球宗教复兴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天主藉着基督、透过教会,把祭司的职权交给了司铎。主教是由司铎当中挑选出来的羊群的领导者。主教领受圆满的圣职圣事。主教是教会合一的原则和基础,负责协调辖区内信徒的一切特殊召唤。
但此处上主宣告,要从外邦人中选出祭司和肋未人,是极为大胆的宣告。灵修:预示着在新约中,天主不再按血统拣选,而是按圣宠与召叫。所有信主的人都可被召为普遍司祭职的一分子。
数星期前,我听闻一个消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家庭已数天没有吃东西,所以我拿了一些米,跑到他们家中。在我还没有弄清楚究竟时,那家庭中的母亲已把米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送给那信奉回教的邻居。
教宗方济各胸怀宽广,对东正教、基督新教各个派别、对穆斯林,对佛教,对印度教等都非常友好,主动慰问致意,甚至毫无芥蒂、非常大方地到瑞典参加了新教与公教“分家”——“纪念宗教改革开启500周年”的活动。
教宗方济各胸怀宽广,对东正教、基督新教各个派别、对穆斯林,对佛教,对印度教等都非常友好,主动慰问致意,甚至毫无芥蒂、非常大方地到瑞典参加了新教与公教分家——纪念宗教改革开启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