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由于日前见报的一篇教宗访谈报导了贝尔格里奥想像自己会在罗马蒙主恩召,而非回去阿根廷,遂令人心生遐想,以为教宗不想访问阿根廷。因此,在这次的机上记者会中,也有人提出这个疑问。
在困境中、在许多令我们恐惧不安的不确定性前,耶稣勉励我们「勇敢」。「罕见和未知的疾病实在很多,每当我在接见活动中看到病人,尤其是病童,我总会问:『你生了什么病?』他们常回答说:『一种罕见疾病。』
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每个选择,都反映着推动我们个人身份认同,以及令我们觉得有价值的原则。这些原则都是我们存有的核心,特别处于深层心理层面的核心。
教宗答道,“得到宽恕是人的一项权利”,这“也许令某些人反感”。若我们请求宽恕,我们众人都有权利得到宽恕。“这是由天主的本性产生并赐予人的一项权利。我们忘记了,有人请求宽恕,他就有权利得到宽恕。
能令宗徒们的内心澎湃,是基于一个客观的事实:复活基督肉身的临在。宗徒们都不是哲学家或神秘主义者,而是实实在在的渔夫,连手指甲下也沾满着泥泞的渔民,就如卡拉瓦乔所描绘的一样。
因为移动时或信友触摸时,会令圣像结构因碰撞而受损、接触位置脱色等。这些情况就需要请专业人士修复相关损毁物品。而圣尸圣像的枕头、祭衣、祭披等,便需要找专门制作祭衣的裁缝。
老师们年轻得连恋爱还没谈过,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坚决地留在这群令家人和社会愁肠百转的孩子们中间!年近七十的老院长成妈妈这样谈论自己的工作:“天主深深地爱了我。我要把这份爱给予这世间最需要的人”。
种种现象不得不令我们反思今天的教会,必须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心灵殿宇的建设上,开展教友再慕道培训,使全体教友从思想上认识到做为一个基督徒的使命,真正起到盐和光的作用,开启心灵,让耶稣住到每一位基督徒的心灵殿宇中
尤其是当我们身陷严重缺陷时,他似乎熟视无睹,实令我们大惑不解。在他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圣保禄宗徒曾求天主救他脱离“肉体上的一根刺。”
天主愿意去除她的感性喜悦,留下纯真的信德,这个信德令天主欢心,这个信德使人真正成长。人们可能要问:为什么呢?我冒昧地作出回答,我对这个回答负全部责任。德肋撒修女可能成了世界上最出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