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进一步解释道:“事实上,‘求’意味着在匮乏中承认一切都是天主的恩典,并为一切献上感恩;‘找’的意义在于秉持服从的态度敞开心扉,每天都发现应当跟随天主计划走上的成圣道路;‘敲’则是怀着纯洁的心提出请求
父亲对这计划表示同意,可是修会当局和当地主教,因为德兰尚未到圣教法定的年龄,暂时不接受她的修道申请。几个月以后,德兰跟随她父亲参加法国教友去罗马朝圣团。那一年是教宗良十三世晋铎五十年金庆纪念。
此外,他对高雄教区有一很庞大的计划,他跟我分享关于「真福山」的计划。尽管要用很多年的时间,但是单枢机动员群众的能力很高,慢慢地他促成真福山的计划。就在这些场合里,我与单枢机有比较深刻的接触。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传播是天主对人类计划的一部分,亦是我们经验彼此相通与共融的一项重要方式。我们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与祂相似,所以能够表达并分享一切真、善及美的各样事物。
他又说:生态环境良知《不可以受到侮辱,而应该受到鼓舞,使它发展并成熟,并在计划和具体行动上得以适当地落实》(5)。我的其他几位先教宗业已提到人和环境既存的关系。
导言在信经里,教会明认圣三的奥迹和圣三对所有受造物的「慈爱计划」:天父为了世界的得救和他圣名的光荣,派遣他的爱子和圣神,来完成「他旨意的奥秘」。
(哥1:20)与天主和好,就是归依与天主与人及万物共融合一的生活,直到面对面看见天主时。
因为基督的福音本身具有大公性或普世性;它不但不摧毁任何文化,反而有能力提升它们和与之相融合,能够为所有民族所接受,因为救恩是赐给普天下的,就像梵二大公会议所教导的那样:福音不仅不会使人心灵中与各民族的礼教文化中所蕴藏的美善受到损失
至于本土的道教、儒教更是如此,我们喜欢用融合来沾沾自喜儒释道在中国的其乐融融,其实无非是在规避权力所掌控下的其乐融融。那么我们所得到的是什么?
至于本土的道教、儒教更是如此,我们喜欢用融合来沾沾自喜儒释道在中国的其乐融融,其实无非是在规避权力所掌控下的其乐融融。那么我们所得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