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理中,重要的是让病患不感到自己是个负担,而是“有亲人的关怀和重视。在这项使命中,家庭需要得到帮助和适当的途径”。
附近堂区和临近一些学校的关怀令人非常感动。随后食品店、餐馆给我们送来了不同的食物,许多不知名的朋友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生活必需品。最初有许多各个社会阶层和宗教信仰的义工来帮忙。
这位宗主教也在新枢机主教的行列中,教宗说他在这喜悦的时刻,怎能不怀着特别的关怀之情想到伊拉克的基督信徒团体?
因此我鼓励今天的基督信徒们,该当以慷慨的胸怀同穷人和被遗弃者、按照玛窦福音第25章所说的:《只有当你们对你们弟兄中最小的一个兄弟所做的,就是对我作的》这样去分享你们的信仰生活。
(参若11:32-35) 虽然圣经再没有记载耶稣流泪的情况,但我们也不能断定耶稣就再也没有流过眼泪: 他在纳因城的城门口遇上一群人正抬着一口棺材,内装的死者是一个穷寡妇的独生子,对这位哀嚎悲痛的母亲
神父是一个牧人,是天主子民的领袖,是统管全局运筹帷幄的设计师,即使神父亲自向教外人士宣讲,穷其一生的力量,他接触的人仍是非常有限的。
这就像小时候,有一次,家里穷没能交起学费,等到开学时,漂亮的老师按名字把崭新的书发给每一个小朋友,唯独没有我的。主,为什么我身边的这些女孩都可以这么幸运,而我却不可以呢?
从那以后,这个村也改变了,人们用感谢的话传说着:“在这个社会里还有这么好的一个教会,以前总认为信教的都是穷、病、弱者,想不到他们个个年轻健壮,那么有爱心。”
1290年巴黎一个穷妇人,她除去一件衣服外,什么东西也没有,她当了那件衣服,为得生活费用。复活节近了,她希望过节穿好一些,就去典当行询问能否借穿那件衣服一天?
答:这优先选择穷人的表达并非独一无二的,原话应是优先选择穷人和青年。这句话的典故出自梵二大公会议文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以及教会的社会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