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近几十年来,早在《中国和圣座关于主教任命临时协议》签署前,他的同乡、威尼斯圣比约十世教会法学院教授、刚恒毅枢机列品事务主教团代表毕友敬蒙席便一直不遗余力地努力延续着人们对这位二十世纪天主教会杰出先知式人物的记忆
韩神父认为《交友论》中的友道透露了利玛窦先知性的睿智,这友道包含三重意义:四海之内皆兄弟,超越的渴求及智慧和贤德。
这里每天早上七点在天主教的小堂内有弥散,天主教的信友们可以领受圣体圣血。修士们也将圣体圣血领走放入大堂祭台上供奉,给参加早祷的天主教与东征教的信友领受。
首先让我们关注我国仍较为普遍使用的梵二后1969年公布,1971年台湾出版的中文版《弥撒总论》,其中对领圣体礼仪的规定:″主祭捧圣盘或圣体盒,为给信友分送圣体,将圣体向每位领受者稍稍举起念:基督圣体,领受者答
尽管梵二以后的弥撒礼仪改革,有信友读经,有信友祷词,有教友奉献,但是教友总是被动地“照念、照做”而已,不需要他们动自己的脑筋。有多少祷词是教友结合自身或堂区的实际情况编写的?表达的是教友的深切感受?
从堂区的结构与堂区生活的组织开始,堂区要思考“信友们在社会、家庭和职场中所肩负的使命服务,而不是仅仅关注内部事务或组织问题”(《综合报告》,8.l)。
姚神父希望凭借大家的信仰热诚求海星圣母保护和指引出海和世途中的旅人,故其遂在青龙港东三里处的堤坝内建立一处供奉海星圣母之所,附近信友也纷纷响应号召,自此开启了华东敬拜圣母之风潮,比同治三年(1864)的上海佘山朝圣地还早三十四年
早在西周初年,《尚书·康诰》中就有“惟命不于常”的说法,告诫上天的大命,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行善或行恶来改命。这里说一个大家又熟悉而又陌生的人,这个人就是窦燕山。
礼仪结束时,他带领聚集在广场上的众多信友和朝圣人士诵念三钟经。祈祷前,教宗特别问候了250位参与圣座平信徒委员会筹办的世界青年节大会代表,他们中有主教、司铎、会士和平信徒。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于4月18日圣周五晚间依循传统在罗马斗兽场主持公拜苦路,约有4万名信友参加。教宗也仍依循传统在苦路结束时发表简短讲话,他的讲话是一篇祷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