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光,光就有了——《圣经》闪烁在宇宙深处流淌在时间的指尖驱除夜色冷漠和孤寂点燃尘世万物心灵对光明的企盼绽放一朵花飞翔一只鸟灿烂满天星斗展示一种爱一种悟一个不堪重负的世界生命的奢望和梦幻啊有光之后光在漫步沉思光在惊叹留恋光用宽容的手指抚摩传达神的预言
在最后的祈祷中,教友们借着奉献烛光,也将自己的生命、家庭、堂区、教区、国家及世界奉献于耶稣圣心。
(参看《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
而恰恰是在这段时间内,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宗教改革导致基督教世界的第二届大分裂、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世界人口大迁徙、欧美工业革命……而进入了二十世纪后,人类社会便接连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
达12:1-3;希10:11-14,18;谷13:24-32随着教会礼仪年的接近尾声,圣教会提醒我们记得:人和世界都有一个“末日”,我们需要随时等待主耶稣的再来,时时保持醒悟。
马克思除了说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还说过一句很彻底的话,这就是:宗教是无情世界里的感情。宗教是无情世界里的感情,是无爱世界里的爱。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并不出产这样的东西,它是外来的,是超自然的。
天主教的信望爱三德,不单是指对神而言,也包括对自己、对别人和对世界都怀有信、望、爱。天主教认为人只能活一次,所以必须好好地活这一次。
那信佛的女人走到我跟前,拿着她的书让我看,我礼貌地接过来,书名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而书的封面上却赫然写了这样的话:我是世界的光,光来到世界上,世界却不认识他。
我们应该从小就学习用心灵,用年轻的心,未被偏见所羁绊、未被物欲所迷惑的心来看世界。如此,小孩子们就能以一颗自由与开放的心认识天主,而教会也能在历代的信徒身上看到自己的肖像”。
嫉妒这个罪不仅仅在基督徒的世界里被研究:也已经引起各种文化的哲人和智者们的注意。其基础是恨与爱的关系:一个人想让另一个人遭殃,但内心深处却想成为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