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介绍了教宗关于冷漠的文化、战争、移民和贫穷议题的看法,今天接著介绍访谈中有关保护受造界、亲子关系、请求宽恕,以及邪恶和痛苦的问题。
承顺主命无违者圣若瑟,尔见吾主受行古礼,以石刀割损圣肢,尔心不胜痛苦。迨闻称主耶稣之名,尔心无任忻乐。我今称赞尔,恳求尔,仰望为尔苦,为尔乐。
在本笃十六世看来,这些是选择了跟随基督的人受召叫去度的生活,在司铎职务或奉献生活中完全献给基督。
当然,真正受很大的苦的人,如今天故事里的麻疯病人,有这种心态是不奇怪。但我们一般人没有受很大的苦,如果总是觉得生命对我不公,世人对我不平,就会愤愤于心没有平安和喜乐。
第一篇取自伯多禄前书第三章第十四节到十七节,内容训勉基督信徒要安心受苦,因为因行善而受苦总比因作恶而受苦更好;第二篇取自马尔谷福音第十章第三十二节到四十五节,内容提到耶稣三次预言自己将受难和复活,同时指出他不是来受服事
真福隐修院长盖里克(GUERRIC)曾把基督信友自圣母寻求的庇荫,和天主教会救恩的普世职务连在一起,他说:“真福基督之母,由于奥迹她是基督徒的母亲,她也由于对他们的关怀和慈爱显示自己是母亲,你想假如她的孩子,受某种自发的信仰意识所激励
此外,在举行奉献礼的时候,参礼的信友也受邀请,特别为古巴首都哈瓦那一所孤儿院捐献。教宗说:“因着基督的爱,十字架改变了人,使人分享天主的光荣。
2.25在这傅油后,他带你进入神圣的水旁,同时把你的「旧我」埋掉,使(你成为)新的受造物,复活起来。这新受造物是按那创造者的肖像而更新的。然后,通过司铎的话和覆手,圣神亲临于你。
这发生在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上,该公会议用我们今天仍在信经中重复的著名话语明确阐述了圣神的天主性:“我相信圣神,祂是主,及赋予生命者,由圣父和圣子共发,他与圣父和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他曾借先知们发言
离异父母的孩子们受多少苦,他们就受多少苦。然而,为了回应这个圣召,婚姻需要祂的支持,祂是恩赐,事实上是最典型的恩赐给予者。圣神进入的地方,自我奉献的能力就会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