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荣芬教友开理发店,每天接触的人员较多,于是她就在店里放置了自己平时的福传工具———教会圣书与“信德”,顾客在等待理发的同时,往往会拿起这些书、报阅读。
教友们得知教区博物馆征集教会历史文物的信息,纷纷踊跃捐献个人收藏的珍贵教会历史文物,包括圣书、念珠、圣像等,其中不乏精品。
后来她看完一本又接着看了几本圣书。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一天她对我说:“前多日我梦见你家的水直往我家流,现在我明白是基督的福音流向我家。”我当时非常激动!
,把我们召集在他的“会客室”(既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他的会客室),然后带领大家读《圣经》,做默想,最后进堂参与弥撒……晚上念完晚课经出堂后,神父也总是让我们先聚集到他的“会客室”里,读圣人传记或其它圣书
当时教会的圣书很少,我父亲的同学马修成先生要我帮他抄写成世光主教所著的《天人之际》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成世光主教也并非世代教友,他也是十几岁领受的洗礼,后来修道圣成了主教。
我们除了在祈祷和圣体圣事中,通过交流,不断增进自己与天主的关系之外,我们还需借助阅读圣书,以圣贤们为楷模,来提升自己的心灵。
那时,我们每年平均要编辑出版30本(种)圣书,另外还有《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双月刊)、《天主教海外动态资料》(半月刊)、上海教区的《圣爱》(月刊)、为神职人员和教友提供每日弥撒经文默想的《日用神粮》(
他们在那里捆着神父和修女进行批斗、毒打,最后点火焚烧圣物和圣书。冲天的大火直烤得神父和修女们的脸上、脖子上都起了泡,头发被烧焦,衣服也多处被烤得着了火。
在刘修女萌生了要作修女的念头后,她每天一有时间就念经、祈祷、看圣书、望弥撒。在每天静下来的时候,她都会思考默想人生的价值观、婚姻观以及圣召的真正意义,并且权衡它们的轻重,将自己的一切交托在圣母手中。
传教是神父的核心工作,管理班子健全后,两位神父首先从抓教友的信仰素质入手,办起了阅览室,从西安、上海、河北“信德”购回了大量圣书,设专人管理,供教内外朋友前来品读和借阅,使这些读者受益匪浅,明白了圣教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