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家庭对出家人的误解和偏见,都让人不寒而栗。何况我这个教外家庭呢?1947年秋,段兴柔鼓足勇气向父母提出了修道的想法,并尽其所能地向他们阐释修道的理由。然而,不论怎样努力,结果都是徒劳。
教宗本笃十六世此处也解释了基督的服从同服从尘世的偏见间的区别,在尘世上谦虚一词是句空话。教宗说:“聆听天主的话,服从天主,与在外界的迫使下失去自己毫无关系。只有进入天主的愿望才能达到我们的真实身份。
由于我们日复一日被空洞没有意义的话、被偏见、被衰微和变质的智能这种种许多污秽所覆盖;我们的心灵继续不断地被各种形式的半虚伪或完全虚伪所渗透。
教宗再次要求,移民的期望“不可被偏见和封闭所阻挠”;款待“要以责任来相伴,任何人都不能被拒绝建设美好未来的权利”。因此,“基督徒团体应时刻准备维护弱小者的权利”。
由于缺乏与其它消息来源相制衡,虚假信息持续猖獗;本来它们可以有效地挑战各种偏见、并展开建设性的交谈;结果人们被迫成为偏颇意见和虚幻想法的散布者。
我们大家,包括基督徒团体在内,都要警惕受到偏见和怀疑影响的女性观,这种观念损害她们不可侵犯的尊严。在这方面,恰恰是福音还原了真理,把人带回一种自由的观点。
恐惧和偏见令我们从远处观望他人,不敢加以亲近,或是怀著爱服务他们。「亲近往往意味著冒险犯难,如同最近几个月许多医生和护士教导我们的那样」。
嫉妒、猜忌、寻求私利而非公益,以及对他人的偏见,都是破坏合一的罪。我们彼此之间的「小冲突」,日后会反映在大冲突上,一如缅甸这几天所经历的那样。
其实,这是对她的偏见,因为农民中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教友也不例外,因而当她因丈夫与儿子对她不尊重时,显得精神恍惚,为医学上的癔病现象时,便以“神经病”来对待她,甚至把她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疗,但效果总不好,
用心聆听比听一个信息或者交换资讯更重要,它论及的是一种内在聆听的能力,来获取他人的渴望和需要,来建立一种关系,让我们超越公式,战胜很多次对我们周围的人的生命进行分类的偏见。聆听常是一种旅程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