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声而来的朋友陪伴着哀恸的我,并安慰说:若翰,你一定爱你的主教,那就痛痛快快地哭吧。20年来,面对一个个的死亡,侯主教的离开是让我最伤感的一次。一晃20年过去了。
陈建光博士(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牧师)与会人员有政界、教界和学界,这样的对话交流可以让主教、神父们借着学界对社会与教会之间的发展有一个扩大眼界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明白别人是怎么看教会的,这个非常重要
在美国有一个修士告诉我:有些朋友小的时候很想进修院,但长大后,看到修院里的情形,就走掉了。后来他们知道立坏表样的神父走了,他们就又进去了。所以现在美国的一些地方圣召反而多了起来,这就是表样的问题。
除过该会会祖方济各外,最喜欢的圣人就是安多尼。我到意大利后第一个复活节,先去亚细细方济各的故乡朝圣。然后,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能够去圣安多尼的“第二故乡”——帕多瓦朝圣。
客人在等待上饭的过程中,有的教友就把“信德”放在桌子上,好多外教客人就开始看“信德”。于是,我呼吁教友们为自己的饭店要一份或两份“信德”进行福传。
下面我说两个近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事例:人到中年的任某某,是我们晚餐祈祷小组的组长,年轻时由于社会原因嫁到一个教外家庭。
潞安教区圣召比较繁荣,今天除在本教区工作的数十位神父外,在全国各教区服务的神父也有数十位。 至于《教友生活》,这是一份教区性的内部学习资料,1992年圣诞节创刊,走过了风风雨雨十多个春秋。
2000年,田修女听说威县项营村里有个教外的孤寡老人,没有人照顾,已奄奄一息了,她得到长上的准许后,拿着自己仅有的几十元钱买东西去看望老人。
除办告解外,泮垟圣殿内人头攒动,千余信众参与了各项活动,如唱圣咏、读圣经、念教理简编、听专题布道、反复默想、拜圣体、念玫瑰经、共祭弥撒、领圣灰、共融圣体等,将一项项活动推向高潮,走向吾主基督,最终共融于天主的爱内
听她老人家说:她的双亲是外教人,自幼耳濡目染,对民间拜神活动可说“很专业,很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