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条件所限,没钱买轮椅,有两位老人不能自理,张修女便每天耐心地轮流背着她们到教堂参与弥撒,并不太高大的她显得很吃力,真是一幅敬老、爱老、无疆大爱的画面,既温馨感人,又令人心疼。
愿海斯堡神父的这个问题成为儿子和世代年轻人选择人生方向的指南针!
1935年10月,许世魁神父(迁安市杨各庄镇杨各庄村人)捐资并号召教友捐款在古冶区林西第三员司房前街1号简易圣堂处建300平方米正式圣堂,于1936年建成。同年的圣神降临瞻礼祝圣了林西堂。
会议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杨慧林教授认为,通过研讨,使研究的主题,在对话中不断延伸和深入,为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宗教,增进政界、学界、教界之间相互认知和理解,发挥宗教界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
一天,克虏伯的太太有一个朋友死在他的家里。他就立刻抛弃他的家,另找一个新住宅。太太与他争辩,他连自己的太太也不要了。有一天克虏伯病了,病情很严重,他非常害怕。极力求医救命!
一路的感动伴随着我们又走进了伯大尼之家这是一位西柳林的杨姐妹开设的专门服务于智障弃婴的大家庭,这里现有30多个孩子,这里看着比六年前条件好了很多,负责接待我们的姊妹介绍了这个大家庭成立的经过,也介绍了这里孩子们的不同情况
修女们太让我感动了,咋谢她们呀!(说到这里一行感动的热泪夺眶而出)我妈在2013年已经自愿领洗,我非常支持她,我自己现在对教会也特有好感。老人们的心声表达了他们的知足、喜乐和幸福。
[1]来华耶稣会士的这些观点受到了不少中国传统文人的质疑,利玛窦在南京时就同理学家李求新做过讨论,到北京后又同太学生韩恢论战。儒学阵营同利玛窦讨论最有名的文章是钱塘儒士虞淳熙所写的《破利夷偕天罔世》。
于是他在与院长张克祥神父谈话时含着泪对他说:我现在理解您的苦心了,都是为了我的好,我不该总去看长上的缺点,不该要求太多,更不该只顾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您的想法儿。
那时松树嘴子的本堂是夏文祥神父。袁雪松在上中学时就开始给神父辅祭,一放学就跑到教堂写作业,写完作业就在教堂里念经祈祷,或者和神父学习信仰知识。初中毕业后入了神学院;1995年从沈阳神学院毕业圣了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