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步步是牺牲,处处是收获
2016-02-03

今天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媒体、电脑、网络等,这些对神职人员冲击力很大,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和知识的同时,也给度奉献生活的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罗马:教宗方济各敦促世界不要害怕中国的崛起 (全文 更新版)
2016-08-19

当时中外、教内外媒体多有报道并给予积极评论及很多赞赏之语,但也有少许质疑之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海内外社会和教会一直没有把这篇访谈的全文译成中文。

学者之声
2016-11-23

当今教宗非常重视改善中梵关系,这在媒体上大家都看得出来,正是因为这样一种非常好的释放的善意,我们也会比较期待。

斐洛尼枢机解释中国与圣座有关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所蕴含的牧灵价值
2019-02-04

因此,我们必须对信友的感知更加努力地工作,这种感知常常被不太正确或有失公允的媒体消息所左右,或难以理解围绕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对话的谨慎态度。

缅怀进德之友李斌(若望)老师
2022-05-05

2020年5月2日,两位老人与作者近年李老师习惯使用微信后,便经常用社交媒体与我们分享灵修、祈祷及养生等信息,并通过语音交流,讨论人生信仰及社会服务,也为消除疫情和世界和平祈祷。

特稿:因着爱,活出基督徒的喜乐生命和美好见证
2014-04-04

无论是修会团体、堂区组织、善会小组,甚至公教家庭,团体的和谐就是信仰深度的指标。

特稿:新教宗将为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什么?
2013-03-20

他与伊斯兰教会之间有过因言疏离的经验,更有和好携手的成果;在他任内,推进了与正教、新教的许多团体——尤其是与英国圣公会——之间的历史性谅解;并接纳了一批回归公教的圣公会司铎

当代教友使命
2004-11-04

目前,公教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冷淡”,好象天主在我们的世界上缺席了。宗教多元化是我们这个世纪的一个特征,各主要宗教之间的新型关系必然会有所发展。

一位香港修女及其修会与一个地方修会的美丽故事(下)
2018-01-15

香港《公教报》亦曾刊文回顾修女的奉献生活,深切缅怀。香港天佑小学的校友陈碧瑶女士留言:我是袁引修女和朱兆娟修女的学生,从小就认识,她们谦卑地为主服务,桃李满门。

教宗方济各的“相遇文化”思想简介
2024-06-11

这种文化的主体是整个人民,而不是试图借助专业及媒体资源来安抚社会上的某部分人(FT216)。方济各教宗对这个术语的使用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对其进行澄清。见面是两个人的相遇和相互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