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铎泽神父曾在中国担任耶稣会士和传教士;是在天主教本地化“礼仪之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人物之一;通过对有关作品以及孔子著作介绍的翻译,他在中国与欧洲思想之间起到了媒介作用;为培养中国耶稣会士,他创建并领导了年轻的本地初学生培育工作
的指引下,朱杰以历史为鉴,结合时代要求,在诸多方面融入中国元素,在教义教规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让教义教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在教会礼仪中吸收中华古典礼乐精神,借鉴中国传统民俗,推进教会礼仪本地化
负责开封教区「公开」教会团体的柴玉良神父介绍说,这个具八十年历史的庞大建筑群,占地三万八千平方米,是国内极少数展示教会本地化成就的中西合璧建筑。
早先圣教会举行弥撒是用拉丁语,教友不懂,所以过去叫望弥撒,而如今弥撒本地化之后成为参与弥撒。弥撒是祭献天主的最重要之礼。参与弥撒是我们人恭敬天主应尽的严重本分。
1933年,有20位中国神父怀着远大的理想、实现教会本地化的决心,由王基之(监牧)带领从南阳教区分离出来,成立了河南唯一的国籍教区—驻马店教区。
因为他是本地化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建议用中国的风格来画教会的主题。在中国的传教,也是要用历史的这些伟人来丰富教友们的精神生活。神父们讲这种博爱,非常抽象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历史知识。
本地化路途上共议同行访问期间,内地神父和修女热心介绍当地天主教文化遗产,蔡副主教表示,「他们熟悉当地教会历史,传承意识深厚,香港修道人可以跟他们互相学习,一起同行。
我分享了在本地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把礼仪方案在不同环境中进行了尝试,并协助菲华侨团体负责人进行会议反省。苏神父住在雅典耀大学的耶稣会会院中,为他的时代,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推动者。
河北宣化,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被誉为北京的后花园,更是教会在中国本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教会在这里成立了第一个国籍教区——宣化教区。
李振邦神父诞辰90周年纪念册》,对李神父的一生进行了回顾:李神父在小修院时即表现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1953年,李神父去宗座音乐学院学习宗教音乐;1968年,李神父受郭若石总主教之邀赴台,筹组礼仪音乐的本地化改革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