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假如你吃米饭的时候,吃到了一粒沙子,你会因为这一粒沙子而倒掉这一碗米饭吗?当然不会了,正确的做法是,挑出那粒沙子,把它扔掉,继续把米饭吃完。所以,我们要撇开其他的一切杂念,只关注天主就够了。
我听说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就任的第一年,在圣依纳爵瞻礼日为我们团体做完弥撒后,来到神父团体中间,留下来和我们耶稣会士们起吃早餐……那次若望保禄二世教宗的访问也十分亲切。
听说在街边书摊上词典只要30元,比新华书店将近便宜一半……七岁的小弟放学回来总是说,班上的小朋友吃“薯仔薄片”,吃“麻辣肉干”还有变形金刚玩,而我也总是用一成不变的话的来安慰他:“因为咱们家没钱,你看爸爸每天多辛苦
因为那说:“这是我的身体”,也是他的话见诸实行的又亲口说过:“你们看到我饥饿,而没有给我吃的”;又说:“你们没有给我最小的一个弟兄做的,就是没有给我做”。
患者出院的那天,那位丈夫给我送来了一袋西红柿,说:“医生,这段时间太麻烦您了,本来俺想请您吃顿饭,但家里牛和猪都卖了,这几个西红柿是从自家菜园子里刚摘下来的,您尝尝。”
她说:因为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吃不起巧克力,所以我也不吃了。後来,糖果也成了奢侈品,有人不断地送给她糖果、巧克力等,她就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吃,自己什麽都不留。她一生中收到的礼物统统送给了其他人。
耶稣进入外邦人境地,遇到一位外邦女性的哀求,因此之故,耶稣抛出了民族性议题,应先让儿女们吃饱了,因为拿儿女的饼扔给小狗是不对的(谷7:27)。
有的时候下班时间晚了,到家连饭也顾不上吃就进堂参与弥撒。老崔深有感触地说:“不管多累多乏,只要一进堂参与弥撒,精神也愉快了,心情也舒畅了,也觉不出累和乏了。”
在圣若望·克利索斯德写给格林多教友——表样不好的教友影响了格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中,他强调说:“不论怎么样,每吃一口食物,那是属于世界每个人的食物。”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的年代既不缺吃又不少穿,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房里,已经习惯了与世隔绝的生存方式,几乎想不起这种互送食物的感恩和交流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