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见神妙:耶稣会士提供的生活指南》(上),光启文化事业,2015年12月初版,179页。
PaulClaudel在他的SoulierdeSatin中说一位耶稣会传教士成了海难的幸存者:船已被海盗弄沉,被捆在一桩断桅上的他,置身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上。
还有所谓的《环境难民》,他们因为自己生活的环境恶化而被迫离乡背井,经常还得丢下他们的财物,去面对危险和不可知的迁徙。面对这种日益增多的现象,我们怎能视而不见?
直到1601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重新在北京叩开明王朝大门,天主教信仰才真正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开花、结果,再未断绝。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敞开,大批传教士得以进入内地传教。
1958年3月11日,他进入了耶稣会。在智利,他完成了人文学科的研究,然后于1963年回到阿根廷,就读于圣米格尔的圣若瑟大学(ColegiodeSanJosé)并获得哲学学位。
我国近代回族伊斯兰教四大阿訇之一的哈德成在八一三事变后,四处奔走,组织人力,成立浙江路回教难民收容所及太仓路清真寺第2难民收容所,努力为难民筹募粮食、被服及生活用品。
大批附近村子的中国天主教难民,在包围之前逃进修道院。所以,内外对峙的,其实都是中国人。即使是修士,也几乎都是中国修士。因为,在范维院长去世以后,这里总共只剩下三名“洋人”。
绝望之余,他准备去多芬的路维斯朝拜圣墓(圣若望弗朗西斯瑞吉斯,一位耶稣会的传教士)。他上路了,沿途乞讨,这也许是受到了他曾听说过的本笃若瑟拉巴尔的事迹鼓舞。但是别人把他看作一个贼,而拒绝向他提供食宿。
耶稣会拨款50万元,院长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在神学院里给了一间大办公室。当时假如遇到困难挑战的话,可能我就走不下去了。
他是十六世纪一位年轻的西班牙耶稣会士,在二十岁时以传教士身分前往巴西,并成为这个新世界的伟大宗徒。但我也想起你们当中那些愿意慷慨献身于教会使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