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一个极其严肃的提醒:如果我们不在世上以爱回应他人的需要,即使我们拥有万贯家财,在永恒里也可能一无所有。
教宗说:「我以信德、望德、爱德的朝圣者身份来到这里。希望坚定在基督内的教友们,在信仰内团结一致,借着聆听天主圣言、领受教会圣事,并度相称的生活,以振兴信仰。」
如果我们只本着行善而忽略耶稣在十字圣架上的圣死,忽略耶稣的救世工程,就会陷入一种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窘境。
相比某些国人无信仰、无畏惧,暴富后豪宅、豪车炫富,甚至豪赌吸毒、包二奶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做天主的儿女,平复自己的欲望,淡然对待生活,过一个充实丰盛的人生,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
徐光启在《几何原本杂议》中说:“能精此书者,无一书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光启又说:“此书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
教宗表示,我们应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不把老年人视为无生产力的人,而是生命文化的宝贵见证人。丢弃文化排斥老年人,认为他们无生产力。我们要抗拒这种有害文化。
教宗方济各12月8日圣母始胎无染原罪瞻礼中午时分,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三钟经活动时,如此描述了这幅无原罪圣母的图像。
1650年,在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的筹划下,建成一座新的圣母始胎无染原罪堂。1690年,南堂成为主教座堂。
在一个劲地奋力向外拓展中,免不了遗憾出现,少不了无果奔走,可能还会遭到突如其来的重创,留下刻骨铭心的痛。一路走来,那些经过的难受过的伤,在岁月的风吹日晒雨淋下,结了痂,留下疤,成了心里难过的坎。
如果世界离开了水,一切生命就成了真正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所以,管仲说:“水,万物之本源”。自强不息的水:子在川上曰:“斯者如逝夫,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