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崇祯遗事》记载,崇祯皇帝登基后,经常反复做同一个梦,即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总是在他手掌上写一个“有”字。
有良田、美池、桑竹,阡陌纵横交错,鸡鸣犬吠相闻,男女往来耕作,所穿衣着和外面的人相同,老人小孩,怡然自乐。深感此地乃福地洞天,人如神如仙乐在其中。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那里的那些老人去世之后,下一代人的信仰怎么办?他们都到城市打工赚钱去了,他们有时间进堂吗?他们自己还会念经吗?他们还知道为去世的父母献弥撒吗?
关于老年教友,如果子女不在身边,特别是失独或独居的老人,他们会很孤独,这时候,教会对他们的关怀就尤为重要。堂区可以把年轻人组织起来,到老人中间去,这对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个群体都有益处。
在那些抬持主耶稣的人中,有一个老人看着观众,神情在疲惫与厌恶之间:他是阿黎玛特雅的若瑟吗?画家一定是曾被米开朗基罗绘制的玛窦的面容所打动,并在这里有明显的体现。
堂区很多老教友常常说,儿女孙辈都不进堂也不念经,我们就鼓励这些老教友把报纸带回家,让他们的儿女、孙子孙女给他们读,读的同时,信仰就会印刻在老人后辈的心中,他们的信仰也得到提升。
我想到那蹂躏着数以百万计人类的饥饿问题、那折磨着发展中国家的疫病、老人的孤独、失业者的苦恼,及移民的逆境。这些灾祸以不同程度,也困扰着富裕的地区。
文内凡括号内的内容为编者所加 为方便读者朋友及网友更近距离地认识了解这位世纪老人,我们将把部分录音采访内容,如“生命告别之旅”、“两岸情怀”以及“祝福与教诲”陆续上网。
20世纪80年代,经济尚不发达,为了“续香火”,有人甚至不惜花两、三千元从四川领来媳妇;14而县城北边20公里处的三官庙庄是教友村,村民千人左右,领媳妇的情况不多,仅仅局限在70岁以上的老人群体。
这位年至九旬的老人的高大的爱国形象,长留山西回族乃至各族人民心中。 王文才(?一l942)河北定县人。"七•七"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民族解放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