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一次,我和一个弟兄发生了肢体上的冲突,并用“肢体语言”进行了沟通,那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主角,我可以做自己的主角,但是不能掌控别人。
现在我们应换成另一句话:“耶稣奉献了自己,在马槽中诞生,我能给予别人什么,就像耶稣那样?”教宗最后总结道,不与他人分享的人乃是浪费了自己的一生,最终“变得贫穷”。
作为忘年交,前辈房志荣神父不但关心关爱晚辈,也关注我们的服务,而且还一直信任我们,始终认可、欣赏我们团队的各种服务,甚至不在乎别人的误解,秉公直言为大陆教会及我们团队说话……房志荣神父是笔者的一本书的第一位审阅者
(若14:23)主啊,当我听到别人如何赞美祢、向祢祈祷、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献给祢时,我为自己的疑虑和三心二意而感到羞耻。主啊,让我充满对祢的爱,让我也渴望把自己完全献给祢。
难道年长者需要为他们依靠别人而顽强地生存去请求原谅吗?还是应为他们给所有人的生命意义带来的恩典而受到敬重呢?”的确,在生命意义的呈现上,尤其在所谓的“发达”文化中,“老年的份量不大”。
多年来,我们都只是两个人,我们都面对着孤独与寂寞的十字架,并意识到我们将会以一种与想象中截然不同的方式,去成为别人的父母。领养是一个透过‘接受’来治愈‘失去之痛’的生活故事。
阿丽娜修女微笑着说:“除了我们的手臂,耶稣没有其他的手臂可以触摸病人,祂没有别的眼睛可以看到别人的痛苦……。祂派遣我们继续祂已经开始的工作。”(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在神父,修女的鼓励下,聋哑兄弟姐妹们大胆、积极地分享自己在信仰中的成长历程:从不认识天主,到现在认识天主,知道圣母爱我们,和在教会学习的重要性,及在教会经常听神父讲道而慢慢改变对人生的认知,知道关爱别人要从自己做起
在传教中,我们有的教友说自己不会说,但我们可以把“信德”介绍给别人,拿一份报纸给他们。报纸每期都有普世教会新闻,中国教会新闻和信仰见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传媒”工具传福音。
那三百年教难中在斗兽场中被狮子所吞噬的致命圣人们、那文艺复兴时教会建筑和艺术的奇花异葩、那不久前牵动世界人心的新老教宗......所有这一切,都使我流连忘返、感叹万千,恨不能一下子将它们全部记在心里、印在脑中,留待以后自个回味或同别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