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明确地提醒我们:整个基督徒团体都有培植司铎圣召的义务,首先应以完善的基督徒生活来推进(《司铎之培养法令》,2)。
此时神学院中气氛动荡不稳,大公会议后腐蚀性的激动更深刻影响着修士。
(扩展阅读《现代》47-52)大公会议将婚姻解释为共同生活和相爱的团体,重申爱是家庭的核心,夫妻真正之爱意味着彼此的自我交付,而且涵盖和整合了性与情感的层面,与天主的计划呼应。
今天,我们也按照优良传统,以特殊的方式与君士坦丁堡的大公宗主教区团结合一。伯多禄和安德肋是兄弟,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在各自的节日上进行兄弟般的互访。
答:《礼仪宪章》是梵二大公会议的重要文件,专门讲解礼仪的意义与规范。弥撒经书根据它,明确列出哪些地方可以作适应,以及适应的范围。
自梵二大公会议以来,天主教很恰当地把弥撒宣称为感恩祭,亦即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因为至圣圣体含有教会的全部精神财富,就是基督自己,祂是我们的逾越圣事,是我们生命旅程的食粮。
种种新的意识型态──其中漫布着个人利己主义,自我本位主义,以及物质消费主义,削弱了社会的结合力,却注入了那种「随时可丢弃」的思考模式,导引我们去侮辱和遗弃那些最软弱和被认为是「无用的」人。
李神父当机立断,投资10万元,买了一处院落,准备装修完后,作为一个祈祷所,交给新上任的运城教区武主教,李崇德神父的大公风范难能可贵。
梵二大公会议提到,「献身於天主的贞洁、贫穷及服从三种福音劝谕,原是根据主的言行,为宗徒们、教父们以及教会圣师善牧等所推崇,由教会自吾主所承受,并靠其圣宠永远保存的天上神恩」(《教会宪章》43)。
由于教友是生活在社会中,他们在各自的环境中,去发挥地上的盐的作用,这次大公会议,系统的阐述了教友在教会中的地位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