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媒体上读到一篇报道,这令我们德国天主教中国中心所有成员感到非常震惊和遗憾,媒体内容关于德国海军总监舍恩巴赫(Kay-AchimSch·nbach——编按)所言:“我是一位极端的罗
除了神学院自身的建设之外,教会大学实际上也参与了现代世俗教育的发展过程,这与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是分不开的。
他三次求主使他脱离痛苦,但主耶稣最后回答他说,“有我的恩宠为你足够了;因为我的德能在软弱中全显出来。”从那天起保禄得以自由。
1583—1586年,利玛窦神父来华期间,首次系统地用拉丁文写成中文版葡华字典,德礼贤定名为《教理对话》。此书概述了利玛窦来华与文人学士谈话内容,很有针对性。
英与马等人,为了中国教会的本土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竭力提倡培养本国教会人才,希望在中国能够设一所综合性多学科的高等大学,以培养教会人才,提高天主教人士的学术水平,从而在中国社会重树形象重振声望。
在大学任教的林神父周末来修院为修生们补习英文,锻炼口语。当年正在佘山修院进修的我便有机会认识了林慈华神父及其他几位在此教书的神长。
诵念《天皇后喜乐经》后,教宗宣布他近日将前往罗马天主教圣心大学杰梅利综合医院访问。教宗问候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众时,特别问候了反虐待儿童的梅特尔(Meter)协会和参加为维护生命步行活动的人。
我的女儿,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背包上学;从小学到大学,从单位到社会。多少个牵肠挂肚的白天,多少个难以入眠的晚上,我们精心呵护,助学陪读,盼望着她长大,憧憬着她的未来。
隔天6月17日,将在罗马主教府、罗马大修院和拉特朗大学开设13个工作坊,探讨的议题包括:要理问答的内容、今日领坚振圣事的意义、与家庭交谈、与校园及生活上其它环境的关系、关注穷人。
(梵蒂冈电台讯)第二届国际论坛于11月18日在罗马宗座乌尔巴诺大学举办,主题是在亚洲传教的使命:从若望保禄二世到教宗方济各。圣若望保禄二世1995年对亚洲主教们说,在亚洲传教,首先从边远地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