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件《教会宪章》第29节有这样的声明:“执事所领受的覆手不是为作司祭而是为服务”;这即是说,目的不是为举行感恩祭而是为了服务(《培育终身执事基本守则》5)。
此外,这些工作必须实际上能与他们的培育相互配合,并且使他们能有效地履行职务。有关最低年龄的规定,按圣教法典:”终身执事候选人,未婚者至少年满二十五岁,否则不得准许晋升为执事;已婚者至少年满三十五岁”。
因此,执事的灵修培育,便更能与服务祭台及圣化服务连结在一起,好使主耶稣基督成为他们生命的核心。(未完待续)
“这是一项范围很广的牧灵工作,触及多种问题:教育、伦理、社会和培育。因此有可能存在阻挠,但我认为克服阻挠的唯一可行之道,就是意识到除了圣化以外,需要重新给予圣洗和婚姻得以实施的圣事恩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在天主子民和司铎培育中培养“超脱的精神”。教会不需要“向上爬的人”和寻求高位的人,而是“愿意诚心服务他们的弟兄、为他们指明信仰和皈依道路的人”。
「圣道明培育并分享这神恩和这使命,成了真正的教会之光。在人们似乎失去希望的这段艰难时期,圣道明带给我们美妙的希望」。今时今日,大约有5000名道明会士散布在80个国家里。
在这个方向上,与会者可以寄望于「最近公布的第三版《罗马弥撒经书》、意大利主教们相伴的意愿,以及天主圣洁子民在礼仪培育上的强力复苏」。
此外,要重新思考在教区内、与临近教区、修会团体和运动、机构,以及无信仰者对话的场所和方式;询问在地方教会内如何行使职权,如何作出决定,哪些方法用来促进透明度和问责制,担负责任的人是如何接受培育的。
当初加入耶稣会、远赴爱尔兰接受培育期间,大量的肉食令他对肉类生厌,转而茹素。虽然,在哈佛大学念博士期间曾患上大病,但最终康复过来,返港后奉行健康生活与均衡饮食,让他恢复健康。人需要进步,教会亦然。
总之,若瑟堂第一期教理研习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教友们的信仰生活,提高了大家的信仰素质,同时也坚定了堂区大力培育平信徒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