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对信仰生活偏差的理解常常将我们基督徒的“祈祷”和“工作”分离,同时,也将天主和人分离。祈祷是基督徒的与主同在的生活;工作是基督徒以主耶稣的生命服务“化了妆的主耶稣”的行动。
中国文明对话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宋健指出,倡导不同文明对话的目的就在于增进不同文明间的宽容和理解,化解冲突,扩大共识,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共同繁荣。
基督的精神从来没有离开过十字架事件,这意味着对基督信仰的理解首先是对苦难的理解。
三天之后,在我赶往回家的路上时,您竟然永远地离开了我,女儿没能陪伴您生命中最后的艰难时刻,没能看上您最后一眼,给我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妈,女儿知道,您不怪我,您理解我,您更支持我的选择,因为您卧床一年半来
自从我来到这里后,就一直被爱的气氛包围着,我一直沐浴在真诚理解的爱心中。在这里,无论是来自非洲的人,还是来自印度的人,都有一种融入特殊氛围的感觉,是回到自己家的感觉。
然而,当他们带着这种心态去读经的时候,他们总会失望,因而读过几次后,就不会坚持下去了,因为他们将发现,圣经的内容很难理解,而且很多时候索然无味。
善会中,最活跃的当属妇女们,这些“玛尔大”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充满着热火,她们真心地付出,她们实践着谦卑的精神……因为责任,她们会勉力成圣自己,也会理解、善待、帮助他人,她们真真值得我们尊重。
我能理解这些记者们,其中,很多还是我熟悉的和喜欢的呢,为了保牢他们自己的工作,他们不得不担任这“冤家”的角色。不过,我到这儿来,并不是来与他们“战斗”的,我只想真诚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再者,可以很易设想:科技的不断发展,最终将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和人对自身和社交生活的理解。生活的迅速转变、文化模式的交替、交通的便利,以及讯息交流的速度,正在改变人类对空间和时间的感觉。
一个多么真确的描述和对十字架受死的理解。 以下是康熙皇帝信主后为纪念耶稣基督的死而写的一首诗,可以欣赏一下。《基督死》功成十字血成溪,千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两番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