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铎应避免出入某些场所,避免阅读观看有损独身贞洁的印刷品或音像制品,也应避免一切虽非不雅但不符合圣职身份的事务。
教宗方济各1月17日在菲律宾的牧灵访问活动主要有两项:上午前往独鲁万探望风灾灾民,为他们主持一台感恩祭;下午到帕洛总主教区的主教座堂会晤圣职人员、修会会士修女、修生以及海燕台风幸存者的家庭。
在担任圣职的27年里,这位通晓八种语言的传道者,发表了三千多次演讲,访问了127个国家,路程合计一百多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三倍。可谓足迹所至,无远弗届。
他们组成一个“北美华人圣职联会”,蒋剑秋神父是负责人。教友的组织为“北美华人天主教教友联会”,此外,旧金山还有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
无论是圣职人员,还是平信徒或修会会士,基督的众门徒都肩负使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代都要在万民当中做光做盐,做酵母,好使众人看见他们的善行,光荣在天之父。难道在中国的教会的使命能有所不同吗?
那么,天主子民对于圣职人员施加侵犯的丑闻作何反应呢?萨拉萨尔枢机观察到,「绝大部分的天主教徒和非天主教徒都将教会、司铎和奉献生活者视为一体」,所以人们「认为教会对此负有责任」。
然而,传教士尚未进行工作之前,即使有人说给那些远离文明的教外人宣讲基督不需要通晓什么学问,还是要有精深的准备,为了救人灵魂,修练德行比文学重要,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某人没有得到良好的信理培育,他以后的圣职工作就会缺乏效果
他们的培育要以他们的权责单位圣座圣职部的《司铎培育基本方案》的基准,我们跟进他们的学习状况,从而指导修生,哪些行政事务最好把修生培育跟教会学院划分清楚」。
倘若如此,恐怕会把平信徒都变成圣职人员。为此,教宗对平信徒说:「你们的平信徒特性是教会至公性的珍宝。」在疫情之下,教宗特别叮嘱公教进行会「在实践新的整体生态方面」做出贡献。
教宗解释说,“若我们论述的是一个同道偕行的教会,我们就不能满足于形式,而也需要实质,以及在天主子民中,尤其是司铎与平信徒之间促进对话和相互作用的工具和结构”,因为“有时在圣职人员中的精英主义使其脱离平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