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死亡面前,人本能的反应就是逃避,因为人在死亡面前一无所能。然而,主耶稣却是自己明知有苦难,有死亡,他还曾经三次向自己的宗徒们预言了自己的苦难,他却选择继续走向耶路撒冷,这是超出人之常情的选择。
这让王学琴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信仰一下子冷淡了下来,不再进堂,不再祈祷,堂口安排她做事也拒之千里,选择逃避。圣经上说:天主鞭打他所爱的。
谈神父说:「现代人都逃避受苦难,但圣福若瑟神父不怕受苦,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作了很多牺牲,来到陌生地方传教。这种传教的心火,是出于爱。」谈神父还指出,圣人来到中国后入乡随俗,穿载成中国人模样。
曾有一个阶段,我心不再火热,意志不再坚定,行为不再果敢,牧灵深感无力,我开始害怕,并且逃避,有所失望,好像置身于激流的江河,看不到方向,找不到依靠和力量,我心里没了底。
如果他害怕独处,一心逃避自己,他当然不是自己的朋友。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时间需要自己独处。即便是身处芸芸众生之中,许多时候许多事情,依然需要自己独自面对默默承受。
爱的心神父:人都会害怕死亡,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谁也逃避不了死亡。
——圣奥思定在圣召之路的开始,我没有像亚巴郎那样坚定,满怀着信德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也没有像约纳先知选择了逃避;甚至毫无内心的体验或波动,我只是像一个久患重病、刚从病榻上起身的人,对修院的一切都觉得那么新鲜有趣
他们完全地为了爱天主及他人(即使那些损害他们的人)的善,而选择积极地奉献自己的性命;这种态度包含了一种意识(不逃避)和自由(非无助)的元素,与被动受害者是完全相反的。
面对生活的压力,我选择了逃避,没有和她一起面对,心想凑合着就行了。日常生活中,我认为她就在家看个小孩,什么也不干,看电视、玩手机,多么舒服呀!
特别在牧灵生活中,那寂寞难眠侵袭时,要学会面对自己的孤独,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不要逃避,不要陷入自怜哀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