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1:19)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可能犯罪,但是许多人说自己每天念经,主日进堂,没有偷、扒、抢劫、杀人……哪有什么罪?原来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罪。
信德网讯:4月14日,耶稣受难日,江西教区南昌总铎区--南昌圣母无染原罪堂,九江天主圣三堂,三里天主堂的教友们怀着痛悔已罪的心情来到圣堂参与今天的礼仪。
时念尘阳罪孽子,屡犯罪条无止休。耳闻西狱儿声嚎,儿嚎痛刺娘心揪。昔日劝儿儿逆耳,今朝遭罚悔当秋。二桂月如晶秋光寒,娘惦娇儿无衣衫。西风嗖嗖儿体弱,常披父衣御风寒。日依父膝听慈训,父赐甘露壮肝胆。
这需要个人和团体的生态皈依:要有所行动!教宗方济各在为今年照料受造界祈祷日发表的文告中,作出上述反思,同时也对国际社会发出沉痛呼吁。
犹达斯的罪,是他对人子隐瞒了自己的思言行,他没有对上主勇敢地打开自己,直至最后对救恩失去希望——是隐瞒、封闭、不信任导致了失望,失望又导致了绝望。是绝望构成了罪,并非贪婪和背叛构成罪。
尤其当我们面对的困难,是有关我们的“罪”与“缺陷”时,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有他最容易犯的罪,和某方面的缺陷,而这些劣根性往往会伴随我们一辈子。这些劣根性来自我们成长过程中黑暗的片段,深植于我们的本性中。
这时我想起了“罪”,什么是“罪”?一切不符合天主圣意,违背天主诫命,在思言行为上有违背道德公允、良心的事和物,均可称为“罪”。你、我、他的罪,人类一总所犯的罪,都会使我们失去天主的宠爱。
(梵蒂冈电台讯)我们配戴十字架时,切莫单纯视之为归属的象徵,一种「特色」,更要注视十字苦架上的耶稣,明认祂是为救我们而「成了罪的这位天主」。教宗方济各4月4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如此劝勉道。
奥萨总主教最后指出,这也是教宗方济各大力呼吁整体生态的理由,唯有如此才能同时尊重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需求和权利。
因此,牧函最后规劝人们要进行生态“皈依”以减少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破坏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