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一,《宗徒大事录》中清楚地描述了五旬节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圣神藉着“风”和“火”的方式降临到门徒们身上。读经二,《致格林多人前书》中,保禄指出,神恩虽有不同,但圣神总是一位。
在医生的询问下,宗主教才道出了当年事情的原委。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心疼落泪,感动自豪。宗主教说:“作为一位神职人员,爱和服从,对神业的重视,对圣事的认真,对使命的忠诚是其圣德的体现。”
这句话突然改变了我对金钱的观念,感悟到只有认识天主、爱天主才是人生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情,才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我经验到这就是恩宠的力量。自此,我与丈夫的关系大有改善,再也不逼迫他去挣钱。
虽然已做了不少的事情,但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过去的惨痛教训,并怀着希望注视未来。首先,这一责任便落在──由天主选派为其子民的牧者──宗徒们的继承人身上,并要求他们紧紧跟随神圣导师的脚步履行职责。
而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一只真正成熟的教友团队,传福音根本就是水中捞月,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关于西开堂的牧灵工作,开始我已经简单介绍了一些,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谢谢大家!
或许这一切让人遗憾的事实会引发人们质疑,或许你们自己也会提问,成为一位神父,这还是一个美好的事情吗?神父的独身生活是否是人生更有意义的方式呢?
门徒遵从了耶稣的命令,这表明他们开始依赖耶稣的指引,尽管他们可能不完全明白即将发生的事情。灵修:在面对困境时,我们也需要以信德行动,即使不明白全貌,我们依然要顺从天主的安排。
如果把当时患者的意识活动归结为神经活动,或是大脑发出的错误信息,或是脑缺氧所致等等,那又如何理解,他当时的大脑是处于“不活动”状态下,却是怎么看到了事情的全过程呢?!“濒死体验”与做梦具有类同的性质。
巴贝耳塔的故事先表达出,少了语言的隔阂有可能成就伟大的事情。然而,这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潜能如何成为自我提升的基础:「给我们作纪念/让我们为自己立一个名」(创十一4)是建设伟大城市的动机。
信了天主之后,我们学会从信德的角度看事情。我们领悟到,天主已经丰富地降福了我们家,远远超过我们所想所求的。我们虽然不富裕,但我们什么都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