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不但对自己的健康有益,也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同时,也给天主交上了一份人生的完美答卷。二、老有所养,家庭和子女的责任旧约肋未纪中要求我们:在白发老人前应起立,对老年人要尊敬,应敬畏你的天主。
今天的伊斯兰世界里,的确包括一个异常不宽容、异常暴虐的派系,但恐怖主义不能代表穆斯林的全部。自由与宽容都不能被恐怖分子胁迫。
原来,这个女孩子听从老师的勉励,邀请邻家孩子到主日学来,可是邻家孩子的父亲拒绝说:我们是atheist,我们不上教会!女孩子不明白什么是atheist。
在与玛利亚订婚之前,他就是一个发誓在那个以不结婚为耻辱的年代要独生守贞。他一旦选择了,就不左顾右盼,而是欣赏他这一路的风景独好。我们也忠于自己的选择吗?第二在于他和天主一份笃定的关系。
我们不能去给人宣讲一种自己都不愿意实践的信仰。我们要做一个行动上的巨人。牧灵和福传不只靠口,行动与宣讲相辅相成才更能打动人。
儿子在那一晚经历了他人生最大的事件,他先后三次被我从床上拖起来,陪着我开车往返医院,他不让我说他的爸爸病得很厉害,他说不吉利,他只允许我念经祈祷。
从这一观点出发,在全国约1000万教友中,以300万(有传教能力的)人计算,一人一年传一个,三年就可拯救上千万个灵魂;假如谁也不传教(事实上教友很少传教———只是闷头自救己灵!),这一罪责由谁承担呢?
静静地读,然后仔细体会,你不能不为神父的执著与真诚所感动:有关调整灵修课程建议书,欣闻贵院对灵修课程有调整计划,不胜雀跃,弘不自量力,愿坦陈浅见如下:从哲一至神四,灵修课程应涵盖将来司铎全部灵修生活,不仅指司铎本人的灵修问题
″″法律不要人做他能力不能做的事。″(参蒋剑秋著《法典释义》第28页)为此在特殊情况下,为了牧灵需要,教区主教应该有权决定站领或跪领,但这些许可皆应是暂时性的。
我们忘不了,神父每周走访有病不能进堂的老教友,送圣体,送圣书,听告解,送弥撒。谁家冷淡不进堂了,神父走家串户劝勉鼓励,念经祈祷,思虑挂念,甚至含泪守斋,祈求天主,只为他们能重回天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