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位既接受过西方正规化神学教育,同时又通晓中国文化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天主实义》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篇中,以中世纪著名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人学思想为武器,对中士悲观主义的生命观和灵魂观予以修正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十多年来,在经济领域上取得突飞猛进发展。
论文摘要:上海圣彼得堂原属圣公会,正式建堂是1899年。
海内外教会移民团体的成功经验1、城市堂区组织的移民团体;2、以家乡为纽带的移民团体;3、从乡村到本地城镇的新型团体;4、自发组织的移民团体 凡有意参加者,请于2013年8月15日前将论文题目、200-300字的摘要及个人简介发送到申双英修女电子邮箱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一批爱国传教士和平信徒冲破教会高层“不偏左、不偏右”的中立政策,怀着爱国爱教的热忱,走上了抗战救亡的道路,推动了天主教本地化的进程,为当今天主教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要:魏特琳(MinnieVautrin)作为美国新教来华传教士,多年曾任教和居职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后数年则主要致力于战时慈善救助。从其业缘来看,具有宗教与世俗双重交叠的身份。
论文摘要:本文以翔实的史料记述雷鸣远神父两度来(1901-1920,1927-1940),在河北境传教中践行本地化思想,与帝国主义保教权作斗争,率领教徒参加抗战的事迹。
摘要:天主教外国传教士雷鸣远神父毕生热爱中国,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社会环境复杂,教会内大多数传教士不参与政事,尽力保持中立。
摘要:1861年3月31日,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从北京向法国在华传教团主教们发出通函,宣布天主教传华活动获得自由的同时,告诫主教及其传教士们在中国要恪守规则并谨慎传教。
摘要:世纪之交,利玛窦已经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世界性影响。整体而言,在400年的历史长河里,利玛窦形象变迁的历史可以用由“有争议的”到“正面形象”的嬗变、由“官方形象”到“民间形象”的兼容两条线索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