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日友好、反对战争已经不只是中日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的问题,只有全世界都醒悟过来,中日问题才能解决,可以说,举办这次研讨会的意义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他表示,所有学生都感恩有这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在信仰中日渐成熟,并为当地教会服务。他说:「重要的是,所有学生从巴黎外方传教会和大学的教授们处,学会委身于服务、福传的精神,及要出去接触人群。」
张神父就当前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某些历史问题,日本教会的回应,以及枢机卸任东京总主教后的私人生活等进行了采访。这里刊出采访,以飨读者。以下张神父简称“记者”,白柳诚一枢机简称“枢机”。
第二主日,悔改更新:我们要真诚祈祷,忠实地聆听主的话,真心悔改,在爱德中日渐成长。第三主日,喜乐于主:主的日子已临近了,我们要以喜悦的心情,迎接他的来临。
10月26日中国军队从闸北撤退之后,饶家驹就建议中日两方军政当局,在南市建立难民安全区。11月2日,饶家驹向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建议,在南市划一区域接纳难民。
为了争夺制高点,撑握战斗的控制权,双方在髽髻山展开了一场整团整师的大规模的争夺战,这就是著名的中日两军在平西进行的髽髻山战役。斋堂乡人民听说日本鬼子要进入,老百姓都非常恐慌。
遇刺1937年8月13日,中日在上海爆发淞沪会战,3个月的战事中,有上百万的来自上海中国地界(闸北、南市)、虹口日本势力范围和附近江南地区的难民涌入上海面积有限、而且原本就人烟极为稠密的两个租界,造成空前严重的难民危机
这个翻译词汇反映了西方的religion这一事物和现象在中日学者眼中至为深刻的印象,即教派教会林立,相互排斥竞争的景象。
山冈神父通过电子邮件向我表示,与他一起上任上智大学的副校长LindaGrove教授也对中国特别感兴趣,他们将尽力注意中国的需要,寻找机会与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比如,学生交流、学者交换、合办学术研讨会,积极推动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民间文化交流
我在研究天津工商学院历史的时候,在法国的外交部档案里面看到过几份相关材料,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罗马教廷不方便出面,请求法国当局出面保护在华的天主教各个团体,因为它也具有外交上的保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