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生活标准是“舒服”,有些人的生活原则却是“正确”。以“舒服”为生活标准的人,无所谓“对与错”和“善与恶”的区别。以“正确”为标准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舒服与否,或者因为众人的生活潮流而取舍。
同样的,我们爱人,也要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遵循公平的原则,不能以爱为借口而强迫人。在每一个场景中,我们基督徒不能强迫人,也无法控制人,然而,我们却应该选择去爱人,以主耶稣的爱和方法善待人。天主是爱。
主耶稣的这种有先有后、由内及外的福传生活,也是祂“爱近人”的生活原则。主耶稣先将这位聋哑人带离人群,然后,用一个“仪式型的方法”开启了他的舌头、打开了他的耳朵。
布劳在地图制作出版领域的影响范围就此沟通,欧洲人对中国的兴趣和对海外地图的兴趣产生大面积交集,它能在欧洲知识界和出版界产生重大反响可谓主动策划后的当然结果。
作为社会良知与公义主要承担者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原则、大是大非面前有意无意地回避时代的苦难,违背良知,只一味巧妙而又可耻的开脱。主流知识分子长于避重就轻,王顾左右而言他,即所谓中国人的聪明。
关于疾病产生的原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除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也起着重大作用,这种医学观点的发展,即现在被称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路加福音中的耶稣面对每一个重大的选择时,便离开人群去祈祷,且在信德中作出答复。在路加的作品中,最后提及玛利亚之处是在宗徒大事录的1:14,这里记载着在五旬节,玛利亚和其他门徒一起在晚餐厅中等候祈祷。
主教团及司铎谘议会架构陆续成立完善了;实现神职本地化的同时,铎职和男女修会生活获得了更新;平信徒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逐渐表现出来了;梵二更强调旅途中的教会,重视天主子民的角色;基督徒的灵修观和对圣经的重视都有了重大改变
今日社会上广泛及重大的改变,令这本分和使命变得格外迫切。这是关乎所有人永远得救的问题,关乎人类历史和宙宇万物的终向和完成。
每次做什么事,尤其是重大决定,都去求助圣经,看耶稣是怎么说的。当在圣经中得不到明确指示时,便请属下为他祈求天主,为得到天主的明示,他决不愿意违背天主的旨意而私自去决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