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2024-01-09

第二十八条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其他重要纪念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纪念活动,举行敬献花篮、瞻仰纪念设施、祭扫烈士墓、公祭等纪念仪式。  

饶家驹,不该被遗忘的“难民之父”
2015-08-26

编者按:被称为中国辛德勒的德国商人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动广为中国人民所知。但是,有一位上海拉贝却知者寥寥,他就是法国神父饶家驹,他是第一位为中国难民建立安全区的国际友人。

“我该用什么姿势跟教宗握手?”
2008-06-09

6月1日这天,教宗向聚集在圣彼得广场参加星期天中午祈祷的数千群众发表完演讲后,还再次回忆起中国人民正在遭受的地震苦难。

基督徒如何对待清明祭祖
2012-04-01

同中国教会和中国人民一起面对生活和信仰的各种问题。作者:赵慧利

由清明祭祖说开去
2017-03-06

利玛窦尊重中国文化、热爱中国人民,把天主教的礼仪术语译成中文,开创了中国人认识天主教信仰的先河,并为福音喜讯和教会在中国文化土壤的植根,开辟了园地。

特稿:天主教对中国祭祖认识的演变
2017-03-30

古代清明祭祖图截至20世纪中叶,崇拜祖先一直是中国人民普遍奉行的信仰礼仪之一,也是中国人宗教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不可避免地与中国人的祭祖传统发生冲突,后以佛教接受祭祖后关系缓和。

深切缅怀深爱中国的陈发义神父
2023-01-29

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这位爱尔兰籍高隆庞会士钟情中国和中国文化,深爱中国人民,最后十多年在中国内地及香港两地服务,堪称中国教会的好朋友,我们理应感恩和缅怀。

抗日战争中的回族
2014-11-05

中国与中东、南亚及东南亚各国同属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弱小国家;历史上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文化往来,特别是中国回族同胞与各国穆斯林人民之间,中国各族人民同东南亚华侨之间的联系更是频繁不断。

扎根中国文化,放眼全球
2014-11-19

。中国人民历尽艰辛,浴血奋战,逐渐走出一条自我解放、自强不息的道路,这其中体现的核心价值能让中国读者把握圣经叙述的核心,而圣经所描述的聆听穷苦人哀呼的上主也能启迪中国读者从更深层的角度体会自己的民族经验。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教会历史和人物
2013-05-08

在那军阀混战、土匪侵袭的年代,米干曾在不同堂区和教理培训学校工作,熟练掌握了汉语,且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不但注重本地圣召的培养,而且很热衷福音本地化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