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地,自高自大的人、骄傲的人、那些依据个人准则制定法律的人、那些抱持封闭态度的人,看不见这光。让我们注视马槽,一起祈祷,祈求童贞圣母:玛利亚,求妳让我们看看耶稣!
太多时候,我们就这样以那些负面的态度,然后埋怨地说道:我知道我的婚姻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我不觉得自己可以脱离借贷度日的生活。我想余生都要忍受这个病痛了。
对待疾病治疗与祈祷并行面对疾病人们常常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人说:小病靠祈祷,大病靠神迹,一切都要信靠天主;也有人说:大小病,都应该去医院,相信科学。前者说:不要以为医学万能可以征服一切疾病。
作者告诉我们: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以一种平衡的心态,对天主在我们生命的任何境况中所要求的都平静地接受。自由地去爱,去笑,去歌唱,自由地去看、去听、去惊奇,自由地存在,自由地接受,自由地给予。
使见证的声音进入大街小巷;他组织大家关心老弱病残,树立教会博爱的良好形象……他的做法并非能让每个人都赞同:老人们抱怨他破坏了传统,使清净的教堂里乱哄哄的;堂区的很多教友表面持观望态度
有时候走在路上,无意中被别人碰了一下,虽无大的妨碍,却要与人争执半天;到商店买东西,遇到态度不好的售货员,心里窝火就跟人吵起来……如此一来,对别人的抱怨过大,周围就再也看不到真诚的笑脸
可是这并不是我们基督徒应有的态度,于是神父苦口婆心地劝信友们在进堂时关掉手机,或者至少调到震动(这样至少不会影响到别人)。
一切的美都是神性的反映,它激发青年的心灵,使他们活力充沛,而丑陋与粗俗却使人的态度抑郁,行为乖张。如同一般的教育一样,在行使自由权方面,媒体也需要接受教育。这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
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有关,也和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关,更是因为他们对于生命的无比尊重的态度。
1969年11月,美国主教团对于天主教的圣神同祷运动发表了一篇宣言(主教团对于天主教的圣神同祷运动究竟持什么态度,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