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耶稣关于主人在一天不同时间召工人去葡萄园的比喻中,那些首先来到的确信自己会比晚到的人享有得到更高工资的权力;但是主人给每个人的一样多,并说,“难道不许我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吗?
长大后,她也曾行走在修道的路上,但后因诸多不可抗力因素,被迫遣散回家。她回家后,不仅参与辛勤劳作,而且保持着童贞,每天向天主跪拜祈祷,但终究没有等到“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但如果我们不想重蹈宗徒保禄所谴责的错误,即把律法置于恩宠之前,将作行置于信仰之前,就必须始终从宣告基督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作为新的开始。
您曾深入走访一众的信友,帮助受困中的青年学子和老人,帮助外来打工者重拾生活的希望,让大家带着微笑行走在困厄的尘世。
是这样的:每次我们对耶稣做一个信德行为时,与祂的联系就建立起来,并且,来自祂的恩宠就立即涌现。有时,我们意识不到它,但是恩宠以秘密而真实的途径来到我们身上并逐渐从内里转变我们的生活。
人在世时,凡有获罪于主,或思或言或行……。如是,人死后多数要到炼狱去炼净罪污,方能享见至洁至善的天主。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测、更无理由认为某人生前表现不错,死后定能直升天堂。
祂行奇迹、显圣容、洁圣殿,意气风发;祂受过穷(生于马槽),逃过难(逃避埃及)、挨过饿(在旷野四十天斋戒祈祷),居无定所;遭过欺,被误解、受曲解,无可奈何;忧心如焚、伤心流泪、众叛亲离、喊天呼地,终死十架
而且这时有一位神父也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入苦修会需要胃口大,吃一顿饭饱一天才行。但是最终赵本笃对天主的信心战胜了对自己的担心,他说:如果天主召叫我,他会扶持我,在他的助佑下,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另一方面,由于教会的积极关怀,也使家属备感教会实质的关心,当然,具体的来说,也给参与的兄弟姐妹一些行善功的机会,神父们顶多就是去放大赦,行临终傅油,神父也没那么多时间留在那里持续关怀,留下来协助家属安排后事也慢慢成为我们的工作
(稍后详见《承行主旨——牺牲享受,享受牺牲》)[page]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单国玺枢机主教一如普通中华青少年一样,曾经有过不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