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在信仰内善度“年关”
2016-02-24

酒席招待,是中国文化与礼仪的一部分,但醉酒或致人醉酒绝对是一种失礼和丑态。西方的谚语说,最好的菜肴是殷勤的招待,当我们接待亲友或同学朋友,不要不醉不休。

怎样才算是孝敬父母
2017-07-28

孝敬父母是基督文化和中国文化的通用原则。天主十诫中前四条是人对天主的,后六条是人对人的,孝敬父母是人对人的第一条诫命,也是唯一有奖赏的一条诫命。

刘澎:两个转变——中国基督教的前景(之三)
2012-04-27

三、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性机遇(一)基督教在中国不是社会的主流,不是政府认可与欣赏的社会积极因素,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化的排斥,但在法律上不是非法组织,在政治上不是反革命,在宗教上不是邪教。

正确认识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2015-11-18

把握方向,进一步加快中国化进程*天主教的中国化,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要在政治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切实践行爱国守法;*二要在文化上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建设以中国文化为母体的神学;*三要在宗教事务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和民主办教的原则

深切缅怀深爱中国的陈发义神父
2023-01-29

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这位爱尔兰籍高隆庞会士钟情中国和中国文化,深爱中国人民,最后十多年在中国内地及香港两地服务,堪称中国教会的好朋友,我们理应感恩和缅怀。

香港:2011年中学会考选用“信德”文章设计论述题
2011-08-18

考生答题时如能显示对人文世界中不同的宗教包括中国文化的宗教观、天主教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援引作例,充分说明其与科学的关系,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都可以充分响应题目的要求。”  

“盂兰节”与“万圣节前夕”
2011-11-21

现代人时常说人道主义,中国文化已有鬼道主义,一年有一天地狱放年假,饿鬼们可以到人间寻找衣食,要脱离饿鬼道是要经过轮回之苦,人的存在,不论在六度轮回到寂灭(涅盘Nirvana)的过程,即人道主义与鬼道主义的交接点上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首发,全面展现利玛窦来华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7-11-14

由于利玛窦向东亚地区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和天主教的观点,同时他又向西方介绍了中国文化,因此有人将他视为一位汉学家。

回望利、徐之交:重温大国的气度和开放情怀
2010-06-17

李天纲认为,就是利、徐两人这3年的交往,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1605年开始,在翰林院任职的徐光启,常常来到利玛窦的住所,听他讲解西方科学。

“道”可言
2010-02-27

这段圣经的翻译是把中国文化结合到神学中最精妙的一段。一个“道”字把天主的无形无象及永恒不变的本质形容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