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当地乡村的习俗,如果人去世后,什么仪式都没有就安葬,是不孝顺的表现,如果找不到教友来念经,他们就请来当地的道士为老人“开路”,如此逐步变为了外教人。陈神父谈起了一个老人坚守信仰的故事。
生活在中国,利玛窦不仅对中国人的见面礼仪,衣食住行、孝道仔细观摩研究,而且,还对古人相当重视的“红白喜事”中的“白事”——中国社会民间丧礼以及与传统的孝道相关的敬祖仪式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研究。
在庄严的仪式下:王丰肃神父与教友从会院搬迁到了新教堂。由于王丰肃神父不辞辛劳地努力传教,教友人数成倍递增,以至于后来教友在主日瞻礼必须划分时间和区域来参与弥撒。
宗教活动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违犯宗教禁忌等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处置工作。
信仰并不是每天说些属灵的词语,完成固定的仪式就够了,信仰要体现在事业工作、社会家庭里、言谈举止生活细节中。信徒当然需要花时间读经祷告聚会,可并不等于其他一切就都不要了。
如婚礼的本地化,只是在礼仪的后面加上拜谢父母、盖章等仪式,其实还需要深化。像殡葬礼,台湾教会已经有作七的礼仪,是由赵一舟神父编写的。一般老百姓都习惯为亡者作七,那我们怎么作七?
或者,可将焚烧棕榈枝编成一项仪式,辅以合适的教理讲授,让信友携同枯枝参与。逾越节三日庆典1.「第三日(他)从死者中复活。」由这句信仰宣言,教会发展出逾越节三日庆典。
事实上,尽管这是个纯宗教的仪式,却不仅仅是天主教会的喜事,因为德肋撒修女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1979年)、二十世纪最受尊敬的人物,她的形象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信徒的范围。
而周天子仅仅把祭祀上天、上帝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是在用上天来拱托他皇权的煊赫,是只求讲究表面仪式的花架子,在他内心里没有圣事的信仰之根,也就谈不上在祭祀的圣事中与神相会和接触。
[13]从上述定义来看,宗教与迷信确有某种共同之处,就是两者皆为有神论,是相信一种看不见的超人间、超自然力量;两者都具有一定的仪式活动和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