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瑟赫忍斯基神父说:穷人的生命是恩宠的泉源,因为是穷人在面对生活的困境及缺乏信任的生命情境中,向我们提供了信仰应追求的目标———透过穷人来表达对基督的热爱和见证,进而接受由福音带来的恩宠。
这位大学问家对部下的婚恋很不理解,问他:你的妻子是一个瞎子,你的爱从何而来?她死了,你为何这般悲哀?刘庭式从容地答道:我的哀痛是因为丧失了爱妻。
在此次研习会之前,许多神父以及教友,对终身执事的概念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大家对于在中国教会推行终身执事圣职的看法各不相同。
信仰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以民信仰的对象是唯一的天主,但天主却是无形无象的,这就造成了以民在膜拜天主时的困难;于是以民怀着对无形无象天主的信仰,却膜拜了有形有象的人手雕塑品。
那些不赞同圣体栏的信友表示,如若为表示对圣体圣事虔敬,根本毋需跪在圣体栏来表现(尽管如此,他们在领受圣体时更加虔诚地跪在圣体栏前)。
这份《工作文件》概述了青年的各种现状,他们的希望和困难,并根据不同的信息来源,包括10万青年对网上问卷的答覆,从辨识、解读及选择3方面提供了认识青年现实状况的正确途径。那麽,今日青年渴望什麽?
我们对神父的成见往往是因其只言片语或表面现象,这样认识问题过于片面。《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次,因没有粮食,孔子让他的一个学生出去讨,那个学生讨回粮食便开始做饭。
他依照当天的福音强调,耶稣将祂的爱在十字架上赐予我们之前,向我们表达了祂最后的心愿,告诉我们,凡我们对祂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祂做的。
教宗表示,在这次访问之后,他的内心始终充满着对天主和伊拉克政界、教会及各方人士的感激之情。他特别提到在纳杰夫与伊拉克什叶派团体领导人西斯塔尼(Sistani)举行了一次难忘的会晤。
1.最伟大的英语诗人在与物理学家的谈话中,他们可能会宣称自己对自然规律之美的信念。对美的热爱和对和谐的追求诚然是人之常情,但就以上所言,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