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死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也信赖天主,并投身于“爱德服务”。她创办“绝症医院”,不仅是为了照顾“弱小中的弱小者”,也是为了陪伴这些边缘人与基督相遇。
被丈夫遗弃的小殷身患癌症,孤单无人照料,她近一个月时间日夜守护在其身旁,精心喂食,为其清洗身体和脏物,死后无钱安葬,她就同老伴商量,老伴出面找单位捐款3000元,缺口由自己补齐,较好地安排了小殷的后事。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把一生的精力,全部用在救助穷困、流浪、无家可归和有灾难的人,被称为大慈善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死后印度以国家元首的礼仪为她送葬,光荣了天主及圣教会,她是我们效法的最好榜样。
他死后葬在科尼士堡,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他的名言:“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得神奇,心中也常充满敬畏之情,那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与我心中的道德准则。它们向我证明:上主在我头顶,也在我心中。”
从教会内部的历史来看,无视教会组织,乱谈改革的结局一是旧约时代,若苏厄死后,以色列民,群龙无首,十二支派各自为政,四分五裂,其结果是什么呢?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行了上主视为恶的事。”
不是坐牢,就是被杀,或者天灾人祸,家破人亡,死后还要下地狱。毕竟还是好管家多,他们总是尽职尽责,为大众服务,能力大的,做出重大成就,使世界欣欣向荣;能力小的,也为世界添砖加瓦,不断进步。
犹太人的一句古老箴言是:健康时的施舍是金,病中的施舍是银,死后留下的施舍是铅。慈善应该是心,而不是钱。仅仅给钱几乎无异于交税,必须交出自己整个的身心。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这一发现催生了一系列令人吃惊的理论,其中一项理论认为耶稣与抹大拉的玛丽亚结婚生子,死后安葬在抹大拉的玛丽亚旁边。不过,很多著名神学家和考古学家将这种观点视为垃圾,认为毫无事实依据。
同样,现在我们在世界这个大母胎中,虽然不晓得死后的那个世界是怎么个样子,但每个人最后还得被生到那个世界上。
自然,这样做引出一系列关于死亡的思考: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如果他们已在天上,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他们祈祷?某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