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到台湾找一个讲国语的,熟练掌握中文写作的人。于是就找了钱玲珠。1992年、1993年的暑假和1994年寒假,钱玲珠献出三个假期,到香港教区帮忙做上海版的弥撒经书。
这些福音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彰显耶稣获得一个庄严的安葬。耶稣受如此待遇,与当时被处死刑的罪犯下场不同,他并未被丢到公墓去,尸体也非落入野兽的口中。人们都知道耶稣的墓地在何处,也有目击证人供查证。
近两年,他的两只眼睛都做了白内障手术,因眼疾一只眼睛睁不开,另一只视力又很低,看书写作都很困难。这种条件下,他还是完成了《天儒合一新论》、《中国天主教历代文选》的初稿,并且准备续写《辩护真理》。
该书的作者:班·息辣(BenSira/息辣的儿子),是一位导师,耶路撒冷的一个经师,大约于主历前二世纪写作。
作家在这里呈现出一个很好的写作特点,就是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她成功地把人物以及人物的命运都安置在宏大历史框架下加以表现,叙事大于故事是这个作品的主要叙事特点。
她既有写作才华,也热衷宣传救主慈悲敬礼;从她多年来寄给我的《蓝色日报》早已可见一斑。去年,林女士善用天主恩赐,翻译了《天主赐给我们这时代的礼物》这本书,更进一步传扬救主慈悲,由基奥葡萄园出版。
当这部《安魂曲》写作时期,由法国工程师稽明章(Guillemin)按哥特式风格设计的广州石室大教堂正在建设,它于1863年奠基,1888年落成。
为此,简简单单的一句,“玛利亚却站在坟墓外边痛哭”,似乎也委婉地反映了,行笔至此的若望都不能自己,他完全被玛利亚的爱情所感染,以致于没办法继续写作。
宋神父是榆林教区那个时代擅长写作的神父。宋神父可能也计划做这个工作,可惜他英年早逝,后来就没有人做这个工作了。我在西安神哲学院教书,有时心动了,就是行动不起来。我发现王主教的资料很难找。
不论是讲道或是写作,他并不遵循条约式的严谨,赋予所有主题之间保持一定比例的逻辑。他的神学是务实和布道的11,不旨在研究定义,而为生活服务,“尽全力去爱和服务于天主、我们的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