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道,耶稣一见群众,就上了那环绕加里肋亚湖的“平缓”山坡,坐下后遂开口教训门徒们,宣讲真福八端。因此“祂的训诲是讲给门徒们听的,但在祂的视野中也包括这些群众,因此祂的宣讲是面向全人类。
最后,一如耶稣叮嘱厄玛乌门徒那样,教宗怀著对未来充满希望之情,向整个人类重复耶稣对门徒们说的那句话:“你们不要害怕,我已战胜了死亡!”
且看耶稣如何满足不同人的所需:当耶稣见到一大群信众没有食物,祂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去满足他们最基本生存的需要;耶稣又从人群中认出匝凯,并要住在他家里,从而满足了匝凯渴望不受排挤、得到尊重的需要;另外耶稣为了满足门徒可以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两个门徒面临的处境“在历史上多次出现:或是缄默不语、不理会耶稣的嘱托,或是不顾当局野蛮的干涉仍发言”。在这种情况下,两位门徒来到正在祈祷的信徒团体。
那些在逾越节清晨去基督的坟墓傅抹祂身体的妇女门徒教导我们,“透过为耶稣作见证而与祂相遇”。教宗方济各在星期一的天皇后喜乐经祈祷中强调这一点。他要求我们将这一教导珍藏在心中,并关注这些女性的勇气。
疲惫的危机教宗首先讲到伯多禄宗徒和第一批门徒们捕鱼的经历,他们在夜间捕鱼徒手而归,他们的疲惫感也让我们联想到今天的教会。
耶稣复活后显现给在提庇黎雅海打鱼的门徒时,门徒打了153条鱼,而耶稣不来时他们一无所获,所以人不靠天主将会一事无成。
我们看看在福音中门徒身上发生了什么呢?他们正经历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刻:在耶稣受难后的几天里,他们关闭自己在最后晚餐厅,受着惊吓,内心失去勇气。复活的主来与他们相会,第一件事是展示他的钉痕(参阅20节)。
教宗方济各从耶稣在最後晚餐厅嘱托门徒的这句话谈起,解释上主所赐的平安的意义。当天第一篇读经取自《宗徒大事录》,记述保禄和巴尔纳伯在宣讲福音途中遇到的许多困难。
自己就像个局外人总是默不开口,神父总是鼓励每位兄弟姊妹勇于向天主父表达心声,带着自己的祈祷的意向,敞开心肺向天主诉说需求,我们需要大声的去宣告,天父是那么的爱我们,我们通过敬拜赞美能够深深感受到,我们本就是耶稣基督的门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