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比喻我们看到耶稣作为人和说故事者的一面。透过这些比喻,耶稣勾勒出一幅真实的自画像,开启了我们的眼睛,看见天主和人的奥秘。
复活后耶稣的宣讲正是教会历史上首次的“圣道礼仪”。此外,在弥撒中“《圣经》的话语和事件不只是被叙述出来,更是重现出来;让记忆成为现实和临在”。
在这节日中,我往往都很着重派遣门徒到全球各地宣讲福音喜讯的使命,但现在不能再自由出外游历的情况下,我却意识到耶稣这句最后叮嘱“留在这城中”断然有一个更重要和特别的重要性。
“不传福音的礼仪庆典是不真实的,同样,在庆典中不将人带向与复活的主相遇,就不是宣讲。若没有仁爱的见证,礼仪庆典与宣报就只是锣声钹响而已。”
(39号)教宗方济各对此评述道:“这不是一个凯旋者教会的心,而是一个有爱、谦卑和仁慈的教会的心。
而那波利的教会也必须巩固自己的信仰,不遗余力地宣讲福音,对社会黑暗的现象不时予以揭发、谴责和纠正。如果人心不悔改归正,不热心祈祷依赖天主,天主也无能为力”。
其实,福音书上记载有关耶稣的事件和场景很多,如:基督诞生……受洗、宣讲、治病救人、收徒……最后晚餐、受审、被钉十字架以及复活、显现和派遣等。
我们在《宗徒大事录》中再次阅读到(参16:6-10),保禄想要在亚细亚的一个新地区宣讲福音;但记载称“圣神禁止他们”;他试图进入彼提尼雅,但“耶稣的神不允许他们”。
教宗继续说:真理和爱在光明被接受的地方点燃,然后像同心圆一样扩大,接触到每个敞开胸怀、接纳它的光辉者的心智,使他们也成为光源。耶稣来到世上,为把人从罪恶的奴役中解救出来。
这里的“赏报”指天主的恩宠,“小子”指信仰团体那些谦虚卑微、默默无闻的福传者,耶稣许诺,接待他们,哪怕只给一杯“凉水”,都会有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