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广泛的代表性,旨在具体地表明“传教的普世性和集体性”(参见《宗座传教善会宪章》第36条)。首先,我愿意由衷地感谢你们为支持地方教会向各国宣讲基督,使他们在基督之光的照耀下前进而开展的可贵事业。
听了丈夫的话,月梅的思想起了波澜:“念了半辈子的经,教会的活动我都能积极地参加,可一遇到具体事,怎么好多事情都是考虑自己的多,而很少考虑别人。
这是司铎生活与使徒工作真正革新的起点,也是新福传工作不致沦为吸引人的口号,而能真正具体实践的关键”。教宗进一步指出:修生在修院接受培育的基础是无可取代的。
为此,基督告诉他的第一批门徒,他们将通过在他身上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来见证他的生死与复活,并以其具体的行动效法他的生活。
在圣化人灵的具体运作上,天主教司铎自身完善是极其必要的。教会最高牧人邀请普世司铎效法并学习亚尔斯本堂,实在是最明智之举。
即使我们表面上很虔诚,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如果没有具体的善行,这种外表的“形式”有什么用?“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正如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同样,信德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26)。
“教师可在宗教科让学生透过角色扮演等体验活动,了解不同岗位的人都可以具备牧者情操,让牧者的面貌变得更具体”。
教宗接著指出,这块土地藉著被上主的油膏浸润的德肋撒修女给世界和教会带来馨香的具体标记,“当真福的馨香洒在我们人类疲惫的双脚上时”,这个人“能让这馨香四处散发”。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务必「从慈悲的福音重新出发」,因为神学源自于天主慈爱地寻找具体的人,与他们互相凝视。因此,教宗说:「做神学研究也是个慈悲之举。
如果普世教会真的具体地临在于地方教会,那么地方教会的存在也就真的不能没有普世教会。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允许地方教会封闭于自我、成为一个国家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