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部不同民族的古代名著对孝道的论述有许多相似之处: 1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生儿育女不仅是人类应尽的义务,而且是人的生命本能的表现,人们把子女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希望后代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能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
他并且解释:交谈的渴望不只是民族间和平共存的策略,更是教会使命本质的部分,一个真正的圣召(29号)。宗教交谈不只是在培养彼此认识和互补的道路;它是教会福传使命的一部分(31号)。
教会有重大瞻礼庆祝活动时,有锣鼓队、西洋铜管乐队、民族乐队。
保禄六世的灵感来源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和平于世〉(拉丁语:PaceminTerris)通谕和保禄六世自己的〈民族之发展〉(拉丁语:PopulorumProgressio)通谕。
教会史上的辉煌与当前有限的地方教会文字福传 2、现代电子传媒、音像的挑战与机遇 3、来自商业经济的挑战 4、机构面临的挑战 5、地方教会传媒需要合作发展 加强地方教会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 明确定位、形成身份 6.与国家民族同行
事实上,王权、民族、文化、国家、主义、权势都一去不返,而以基督为基础的教会尽管经历许多风暴并带着我们的许多罪过,却藉着服务忠於信仰的宝库,因为教会不是教宗的,不是主教和司铎的,也不是信徒的,她唯独是基督的
——摘自2010年11月23日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第五版
依撒意亚论你们预言的真好,他说:‘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是远离我;他们恭敬我也是假的,因为他们所讲授的教义是人的规律。’(玛15:1-3,6-9)
其实,每个民族都是天主拣选的。耶稣决不只是为了偏执的犹太人才诞生的,也决不只是为了我们这些后来加入天主教的人才被钉死的。我们天主教会并非人群中一个孤立出来的团体,而是为服务整个人群而存在的团体。
因为孔子不是这样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是一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坦荡君子。曾经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听这位教授讲过《宋明理学》,印象很好,而且他讲课的方式,尤其是讲课的那种大气令我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