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在孔子家乡曲阜建教堂,宜否?


2011-11-21 10:05:39 作者:段伯铎 来源:《信德报》2011年11月10日(总第465期)

    昨天上午读了一则短文,北京大学哲学系XXX教授写了一篇小短文呼吁有识之士共同抵抗在孔子的家乡曲阜建立一个可容纳3000多人的基督教教堂,认为这是对孔圣人的诋毁和不敬。
    我以为这种态度是严重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不足为取的。因为孔子不是这样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是一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坦荡君子。
    曾经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听这位教授讲过《宋明理学》,印象很好,而且他讲课的方式,尤其是讲课的那种大气令我折服。我一直认为没有很厚重的文化积累与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点的。现在看来,他的中国哲学的深厚积淀与人文学科的良好素养都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其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哲学家的胸怀和气度还是不够的。因为孔子作为一个哲学家,一个支撑中国人两千多年的伦理生活的导师,他的气度和胸襟是很宽广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孔子生活在今天,我想他是不会反对在自己的家乡建立教堂的。因为影响了东西两大文明和历史进程的智者、贤人、哲学家、生活的导师,孔子和耶稣可以在此相遇和对话。
    我想,在孔子家乡建立教堂不但无损于孔子的形象,反而会促进中西文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和交流,为现代文明和伦理的重构带来深刻的契机。这是继儒家文化和基督宗教文化在四百年前,由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士与儒家知识分子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之后的又一次交融和对话。这样的开放性的对话,为今天世界的发展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因为孔子的“仁”和基督的“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二者对话和交流是没有国界的,不应该被任何思想的藩篱所局限和束缚。
    我们中国人不仅要紧紧盯着脚下的土地,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以更广博的胸怀接纳基督宗教,让基督宗教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展,让基督宗教与儒家成为中国伦理道德重建的丰盛的精神资源。因而,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承担的学者,不应该被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所束缚。应以开放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一个给普世伦理提供深刻思想基础的基督宗教。就如同在罗马,天主教虽然作为一个主流的宗教,且是教廷所在地,普世天主教会首脑——教宗所居之地,然而那里却有犹太会堂、清真寺、佛家寺庙,而各个宗教在那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为什么会如此呢?就是因为天主教会是一个普世的宗教,一个开放的宗教,一个能够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宗教。正是人而天主的耶稣基督伟大的人格力量和拯救世界的胸怀,由是人不分种族,地不分远近;不分文化,不计肤色,不论智愚,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教会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尊严。而孔子的王道乐土,不也正是这样的追求和向往吗?因此,窃以为孔子的家乡,不应该是一个自话自说的封闭故居,不仅仅是供人瞻仰与凭吊的圣贤故园,而应该成为一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开放性的东方圣地,各种文化和宗教,都可以在此进行自由的对话和交流。这样才能够给我们的文化,给我们的社会,尤其是给我们日益滑坡的道德,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伦理精神资源。

本文标题:在孔子家乡曲阜建教堂,宜否?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