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堂正门走出去,向右拐进虎门巷,再由陕西路绕回来,一路走来想寻觅当时教堂围墙的身影,但唯有高高低低的马路,还有依地势而建的楼房,证明着曾经的老教堂是建造在高坡之上,当时从老教堂的钟楼上就可以俯瞰整个贵阳城区
1994年,教友们集资30万元,贴着堂身建起了高大的钟楼。教堂于是高大俊朗了起来,以宽阔大的怀抱,迎接天主的子女。每次晚上进堂时,那看上去不很协调的教堂都会触动我的心。
咸丰八年(1858年),第一任主教董若翰(法国籍)来正定传教,见隆兴寺西侧皇帝行宫幽静可爱,欲建为教堂,即返京备文向清廷租借,竟蒙御批赏赐。从此,皇帝行宫即成为天主教堂。
夜间与白天的柳林天主堂呈现不同视觉感受“其实,我建教堂并不只是为有信仰的人”,任敏神父有着更深远的考虑,他对教堂与自然的对话融合充满热情,想营造出人与人平等相处、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的世界,让到访教堂的人都能得到宁静与平和
王神父一见到病人就说:河北凌风神父在北沙梁教堂布道并作治愈弥撒。
其中,当代较早的一批是下面的四位神长:从左至右:梁作禄神父、邓守成教授、沙百里神父(1932—2023)、韩德力神父、马雷凯神父(1951–2019)。
我从前只听说过威尼斯水城,但真有点不敢相信水上还能建房子,而且几百年屹立不倒。今天来到这里,果真大开眼界。
而凉山州又是我省麻风病疫情较重地区,记者踏访的瓦基机麻风村是1968年建村的。
他在创办《大公报》时,法籍主教樊国梁向他转告法公使也愿入股,英敛之对此予以婉拒。因为他对法国领事馆深具戒心,惟恐法国政治势力的介入,而丧失其报人员的新闻自主。
两点半集合,拉拉扯扯从各个土梁后面走出来,带着一包一包的小红果、大红果、小毛桃、老玉米……而且个个挺着肚子,说吃得蹭着了,好香的荞面拨鱼、小米干饭、南瓜、豆角,还有荞面蒸饺……“上车了”,司机在喊了,说不完的惜别话